|
|
医托有组织 培训心理课
“医托有组织,甚至像一个公司。”哈医大二院保卫科姜义科长告诉记者,哈市的“医托”有好多流派,分为河南帮、齐齐哈尔帮、本地帮等,各自有不同的老板。“医托”的活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托头”与私营诊所谈合作,一种是诊所自己当“托头”,找“医托”为自己诊所招揽生意。一般“托头”对“医托”包吃包住,还专门进行业务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基本医学知识及心理学。
据被抓的“医托”交代,他们每人底薪600。“医托”们一般都是“团队作战”。先是有人与患者搭讪打探病情,然后有人好像无意地介绍诊所,最后几个人装出与患者患同样的病,提出一起去小诊所看病。“医托”们交代,每拉到一个病人,就能从黑诊所里提成诊疗费药品的30%~35%。有时一天能“托”好几个病人,一个月下来,收入非常可观。
假扮老乡 专“钓”老实人
“医托”一般都是从假扮老乡开始,以拉近与病人的感情。
哈医大二院副院长于凯江告诉记者,大医院是医托们最爱去的场所,因为这些医院病人多、挂号难,直接为“医托”们创造了可乘之机。他们专门寻找那些操外地口音、老实、急于求诊的人。“医托”打听好病人的病情,到了那些小医院后,就将打探到的情况先私下告诉医生。这样,当病人被引来时,该医生就显得“很神”,只要病人一开口,医生就知道他的症状,使病人对医生深信不疑。一服十几二十元的药,他们能开出一百甚至几百元的药价,一个疗程得花几千元。对于摸不准的病情,他们就将一些吃不死人也治不好病的中药配进去。
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认为,“医托”问题一直是困扰大中型医院的难题。如果医院导诊制度完善,患者上当受骗的几率也会相应减少。医大二院将借此次惩治“医托”之机,加强门诊形象建设的力度,净化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确保就诊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