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市长下海24年变身亿万富豪
|
|
1968年,叶澄海来到当时荒凉贫穷的宝安县(深圳的前身)报到。这位高材生没有城里人的娇气和架子,他很快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农活样样是个好把式。叶澄海从农村工作队《辅导员》杂志采编开始,后任农村工作队大队长。此后15年间,叶澄海仕途平顺,步步提升至深圳市委常委兼罗湖区委书记、深圳市副市长。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在新政策指引下,叶澄海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推出三大措施。一是鼓励农民过境耕作,对愿意过境耕作的农民都给办理过境耕作证。二是鼓励农村企业对外搞来料加工,做些小额贸易及加工;三是改善投资环境,兴办合资餐厅。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非议和诽谤如潮水一般地涌来。可是他顶住压力,说服了领导和群众,他一心只想让农民早日过上好日子。
1985年,42岁的叶澄海辞职下海,创立香港美洲贸易和深圳海滨制药有限公司,开始其商旅生涯。
现在“高官”下海并不鲜见,但在当时,叶澄海的辞职却并不被人理解。对于辞官下海的原因,据叶澄海老家梅州电视台《走出围龙》栏目报道,有人猜测是他的直率和张扬的个性,以及观念上的超前,让其在官场中四处碰壁。有人认为他看准了改革开放的机会,想在滚滚商海中淘到真金。
辞职后曾辗转美国、南美等地经商
此后,叶澄海的创业之路充满艰辛和曲折。一开始,他拿着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钱在皇岗村租了间不起眼的厂房,开了家丝绸服装厂,后来又办了电子厂,生产验钞机。在艰难起步中,沉重压力使他彻夜难眠。“借了钱,怎样还?”他咬咬牙对自己说:“尽你的能力去做,奋斗过了,就行了。”
作者:柯学东 余琴图 骆昌威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编辑: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