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千元天价烟:已成为交际润滑剂
|
|
中国为何难以履行公约,高价烟对中国控烟又带来了哪些阻力?记者对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协议非政府组织观察员、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进行了访谈。
记者:在抽高价烟的人群中,公务员所占的比率是不是非常高?
吴宜群:某烟草企业和国家统计局曾经做过一个联合调查,近13%的人是通过收礼获得高档烟,远远高于中低档卷烟。谁在收礼?毫无疑问是拥有权力的人。
记者:公务抽烟除了是滥用纳税人的钱外,也很不利于控烟吧。
吴宜群:严重损害政府的控烟形象,给老百姓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
记者:但是杜绝起来有那么容易吗?烟草部门的势力似乎十分强大。
吴宜群:2009年,博弈最激烈的是烟包装警示的问题,这是中国控烟的最大瓶颈,瓶颈问题不解决,后面的问题没法展开。5月31日戒烟日,我们联合中国控烟协会、中国疾控中心在媒体上对此做了很多宣传。
记者:结果如何?吴宜群:没有结果。记者:阻力在哪里?
吴宜群:国家烟草专卖局的一本书里讲得很明确:如果把警示图像放上去了,会影响一类烟的销售。今年国家烟草专卖要求比去年烟草销售增长10%,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控烟?!
记者:烟草企业怎么看待这件事?
吴宜群:清华大学曾经开过一次模拟听证会,烟草企业的人争辩说:“控烟就是国际游戏,我们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国,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希望引起政府重视,否则在国际舞台上说不过去。(华西都市报)
作者: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