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失败挫折。如何面对挫折,是每个人都必须直面的一个人生大课题。
“在挫折面前,你是一蹶不振还是勇往直前?”
驻守在祖国最北端——漠河的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针对当代青年官兵特别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情感脆弱、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弱等情况,在官兵中研讨抗挫折对策,有效增强了官兵正确认知挫折、从容应对挫折和抵抗排解挫折的能力。
纳闷:有些官兵咋遇挫就蔫
该团新兵一连发生的两件事,让指导员孙自鹏很是郁闷。
新兵小张入营后,工作一直很积极,可有一天他突然找到连队干部,说“不想当兵了要回家创业”。班长、排长轮流谈心,愣是没找到原因。孙自鹏亲自上阵,好不容易才撬开了他的嘴。没想到,原因居然是小张在队列训练中做错了一个动作,班长“骂”了他一句“迷糊”。这让小张备受打击,甚至觉得当兵没前途了,于是便萌发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孙指导员还碰到了训练尖子撂挑子的事。一班班长张德健是全团有名的训练尖子,参加学员苗子选拔考核被刷下来之后,他受不了这个打击,便找到指导员要求“辞官”,想调到炊事班工作。
在团政治干部岗位练兵会上,孙指导员把两件事情摆到了桌面上,没想到立即引起了共鸣:现在的战士越来越脆弱,一点挫折和打击都受不了。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批评,就能让他们心灰意冷;一点小小的不公平,就会让他们难以忍受;甚至一个责怪的眼神,也能让他们郁闷好几天……
这一问题引起了团党委的高度重视,“一班人”深入基层专题调研发现:现在的青年官兵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宠着,从小到大基本上没吃过什么苦、没遇到过什么挫折。他们往往情感脆弱,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看待和排解挫折的能力较弱。
办法:教育引导加艰苦锤炼
该团党委当即行动,在官兵中广泛开展抗挫折教育。
为此,他们专门深入营连调查,梳理出了战士常见的受挫特征,将受挫官兵区分为“军事训练受挫型、个人进步受阻型、工作分配失意型、恋爱婚姻失败型、人际交往障碍型、家庭事务缠身型”6种类型。
准确把握青年官兵的心理特征和受挫心态后,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大增强。记者了解到,他们开展的《从民族灾难看民族财富》、《挫折与人生永远相伴》等教育课程,受到了官兵热烈欢迎。
心理品质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该团政委刘长文介绍说,抗挫折教育要取得实效,还必须向实践锤炼延伸。为此,他们在开展“挫折也是收获”故事会、“我是如何面对挫折的”主题演讲赛和编写“抗挫折”格言、记“抗挫折”日记等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每年新兵入营、军校学员到岗,都组织耐挫训练,锤炼官兵过硬的意志品质。
刘政委告诉记者,每年新兵入营的第一课就是组织耐寒训练,让官兵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里雪浴,组织长达100公里的野营拉练,让官兵在雪域密林中练耐寒、练生存、练作战,并摸索总结出了宽心、宣泄、转移、寄托等招法,引导战士针对心理障碍自我调节、自我解压。
在教育引导和实践锻炼的基础上,他们还积极营造抵抗挫折、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在营区悬挂“挫折是人生的试金石”、“苦寒出精兵、奉献为打赢”等励志标语,堆放各种类型的励志石,制作励志冰雕雪塑,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
效果:迎难而上越挫越勇
抗挫能力的普遍增强,很快给该团官兵思想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景观。
一次,张排长和战士发生口角动了手,受到严重警告处分,一度颇为消沉。在抗挫折教育中,政治处前任主任周宇与他结成对子,灌输遇挫不馁、奋发有为的人生道理。团党委还把他调到训练艰苦、作风过硬的“老虎连”进行锻炼。使张排长既充分认识到错误,又很快走出了挫折阴影,各方面进步明显。
前段时间,六连战士杨忠富的父亲,因宅基地纠纷被邻居殴打致残,小杨的情绪非常激愤。在抗挫折教育中,连队了解到小杨想回家讨个说法的想法后,及时疏导教育,连长刘卫星也立即向团队反映情况,妥善处理了纠纷。事后,小杨感慨地说:“抗挫折教育让我学会了自我调节,要不然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呢。”
去年,五连士官小田家中遭受严重旱灾,经济损失达3万多元;今年,母亲又患了子宫肌瘤,并因脑栓塞导致瘫痪;加上父亲肺气肿无法劳动,妹妹还在上大学,田永兵找战友先后借了9万多元,心理压力大得难以承受,严重影响了工作。
在连队组织的“战友,你是否经历消极无助”的抗挫折教育大讨论活动中,小田道出了自己的困惑,并在团营连的帮助下偿还了部分债务,大大缓解了内心的巨大压力,工作积极性更高了,骨干作用发挥更明显了。
如今,迎难而上越挫越勇,已成为该团官兵普遍的一种精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