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影子老板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几起“小官大亨”案件中,一些现象荒诞出奇:官职不高却有举债亿元的巨大能量;仅凭“官员”两个字便可“红口白牙”借贷数百万、数千万元;案件发生后,一些本应堂堂正正追债的债权人却怕跟案件“沾边”,不少债权人以不公开身份作为接受采访的“条件”。
荒诞背后,既显示了“官场生意人”长袖善舞、宜官宜商的“本事”,也暴露了一些债权人对官员的“迷信”,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贪腐线索。
——家族实业成为借债“杠杆”。记者采访发现,案件中官员借债时,都是以其本人及幕后操控的家族财产作为担保,并许以高利息,以此为杠杆,大肆笼财。如钟启章家族开发的金河湾楼盘就在当地颇有名气,自2005年就已开发,三期工程中每一期市场价值都有数亿元。《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楼盘位于穿惠东县城区而过的河流旁边,地段不错,一期、二期都已经完工并且入住了不少人。三期已经接近封顶,但处于停工状态。
多名债权人透露,钟启章在借钱时常称“我就是暂时资金周转困难,你看我金河湾的楼盘,一卖就是好几个亿,还怕没钱还你吗?”这些看得见的财产,成为钟启章等官员大肆借钱的基础。
——“官员”二字变成“信用担保”。当官员借钱或担保时,身份的光环使其无往不利。惠东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陈卫东说,钟启章案中,7亿多元债务以钟启章名义借款有1亿多元,其余债务钟启章基本都是担保人。这些担保都属于信用担保,基本无须抵押。
记者发现,在日常的生意往来中,甚至有意无意地强调自己的官员身份,如林其军的借款凭据中,有6份是用印有“阳西县地方税务局程村税务分局”的便笺纸写的。
——“一家两制”左右逢源。当地民众眼里,在多个重要经济部门当过领导的钟启章是不折不扣的实权人物。“钟启章不是一般人啊,银行、国资办,哪个不是重要部门?还管着产业转移园上万亩土地。”蔡老汉说,这样的人做起生意来,谁不想“上赶着”借给他钱。
这些官员“跑路”案件中,存在着一些“债权人怕沾边”的奇怪现象。一些债权人既不到公安部门报案,也不到法院起诉,本该堂堂正正追债却对此讳莫如深。钟启章案中,如果按照82名债权人算,半年过去,到惠东县公安局报案的债权人不到一半。而詹大扬案中,3年过去,到云城区法院起诉的仅有4起,总涉案金额数百万元。
一些债权人透露,出现如此现象,部分是因为债权人中有不少是当地公职人员,怕说出来会影响工作,更主要的原因是怕自己借款的数量被抖搂出来,借款来源说不清楚。
一债权人说,惠东县有官员借给钟启章的钱有1000多万元,“按工资他们哪里可能有那么多钱借人,说不定是从哪里贪腐来的。”
倾家荡产
钟启章家族跑路后,不少债权人因此倾家荡产,甚至可能无家可归。
年过60老人蔡某寿是惠东县本地人。1983年,蔡某寿利用当时的三来一补政策,跟一个香港老板合开了一家鞋业公司。到1999年,香港老板离开,蔡某寿自己成立了鞋业公司。到2010年,因为工厂经营不善,资金周转不灵,蔡某寿到银行贷款600万元,用以支付供应商的材料款。但公司最终没能保下来,到2012年,工厂已经基本瘫痪。
为了归还银行贷款,蔡某寿打算将自己在惠东县城区开的“一竹堂休闲中心”出售。知道了消息的钟启章找到蔡某寿,多番谈判后,以565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蔡某寿的休闲中心,先支付130万元,余款2个月后付清。在此期间,每月按3%的利率支付利息。谈好价钱后,钟启章让他弟弟钟启信来签合同,自己做了担保人。
“当时觉得钟启章是政府领导,是比较可靠的。如果没有钟启章出来做担保人,我绝对不会卖给他,也绝对不会两个月后再拿钱。”蔡某寿说。
两个月的期限到了之后,钟启信并没有将余款还给蔡某寿。于是蔡某寿在今年1月5号到钟启章家里去讨债,几番交涉之后,钟启章让钟启信将开发中的金河湾三期的两套房子以每套房36万元的价格抵债一部分,稳住了蔡某寿。两个月后,钟启章家族集体“跑路”。
“我欠银行几百万块,一年利息就几十万(元)。根据当时的合同,如果到期之后没还清,每月最高还要加息5%。当时是用房子做贷款抵押的,如果3到6个月的期限过后,银行执行抵押权,房子就没了。我就连住的地方都没了。”蔡某寿说。
同样受钟启章家族跑路影响的,还有购买了金河湾楼板的几百户业主。这些人因为房产证问题,只能不断上访。如今金河湾的一些房产已经被债权人申请查封冻结,有的人购买的房子因为没有在房管局备案,辛苦几十年攒下来的购房款可能就此打水漂。
刘小琼在金河湾买了两套房,一套是自己的名下,一套是女儿名下。刘小琼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她的第一套房是2011年买的,购房款已经全部交齐,但一直没有拿到房产证。去年7月她去售楼部催要房产证,才知道开发商并没有去办,结果她自己去地税局交了1万多元契税和滞纳金,才把房产证办下来。第二套也是2011年买,但是2014年才签的合同。钟启章家族跑路后,她去房管局查发现连备案都没有。从法律上说,这意味着刘小琼及其女儿没有这套房子的产权。如今,因为一些债权人申请冻结钟启信的资产,这套房子已被法院查封。
据惠东县房管局介绍,金河湾二期销售了785套房子,其中有344户未申请办证。
织密笼子
现有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都对官员经商明文禁止,但案件中官员长期经商,哪怕已是圈内公开的秘密,事发前却始终稳如泰山。专家认为,官员经商欠债“跑路”反映出地方对干部管理和监督还需进一步落到实处,反贪反腐亟待加快向基层下沉。
我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都明文规定,禁止官员个人或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但是,林其军等经商之事直到“跑路”才暴露于公众面前。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张浩认为,钟启章等案暴露出了基层管理漏洞,应当加大反贪反腐向基层下沉的力度,把基层“小官大亨”作为反腐重点,做严织密制度“笼子”,对失察者、包庇者进行严肃处理。
基层熟人社会不出事没人举报的环境也是“影子老板”们得以长期潜伏的重要原因。《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市县基层仍属于熟人社会,涉及干部经商的事,圈子内人要的是“大家一起发财”,自然不与外人说。圈外人要么不知道,要么知道了也抱着“与我无关”心态。除非有利益纷争,少有主动“结仇”得罪人的。对此,张浩认为,应增强民众法制意识,鼓励群众监督举报,增强防控力度。
而对“官场生意人”牵出的贪腐线索,专家建议应一查到底,顺藤摸瓜深挖下去,将隐藏在背后的腐败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