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交友后不断要钱
张某说,直到2014年6月,他想参加一个语言学习班,需要钱,自己又不好意思跟父母开口要,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男友”要钱。在微信上,“姜薇”说自己的朋友张某家里有事,想向宋先生要1万元钱。宋先生很快用支付宝转了账。接着,张某便用各种理由开始向宋先生要钱。
“后来我又用过两个理由,一个是家里的阿姨有事,一个是自己生病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张某说。“为什么编这个病?”检察官问。张某回答:“我对这个病很了解,这个病不容易治愈,可以用很久。”
张某就用这个病说事儿,三天两头管宋先生要钱,还以“姜薇”母亲的名义和宋先生聊天要钱。“要了五六十次,一共在24万元之内。”张某说。
有一次,宋先生跟“姜薇”抱怨说还没见过她人呢。随后,对方就从微信发过来4张照片,宋先生一看对方真的年轻漂亮,俩人又聊得特别投机,姜薇又承诺说马上见面,宋先生就相信了,和对方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
在两人交往过程中,宋先生也多次对没有见面的问题担心,结果次次都被张某糊弄过去。
被判三年有期徒刑
后来,张某冒充姜薇的邻居小豪来北京找宋先生,跟着宋先生一起跑生意待了两天。宋先生发现,每次接到姜薇妈妈微信时,小豪都借故出去,不在他身边。宋先生有了些怀疑,出门给小豪打了个电话,他发现电话中小豪的声音和姜薇很像,觉得自己被骗了,立即报警。直到确定自己谈了十个月恋爱的女友竟然是个男人,宋先生自嘲自己太“二”。
在法庭上,张某的律师为他辩护说,张某起初冒充女人只是为了得到优惠。但在和宋先生交往过程中,他得到了宋先生的关心和关怀。这对于性格孤僻,没有朋友,整天蜗居在家,常常被家人责备的张某来说,简直是一份受宠若惊的关爱。
律师表示,张某获得过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的二等奖,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化工大学。今后有能力回报社会。而且张某家里条件很不好,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父亲患病。家人倾家荡产,变卖了房产和家中一切值钱的东西,给儿子筹钱退赔,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希望法庭对其从轻处罚。
事发后,张某的父母已经给了宋先生15万元,并承诺剩下的10万元将在一年内陆续还清。
“我非常对不起我的父母,不应该做这些事……”庭审最后,张某后悔不已,轻声抽泣。走出法庭时,他泪眼婆娑地注视着旁听席上的父母,有些女性化地抬了抬头,轻缓地走了出去。
法庭经过半小时的合议,当庭对此案作出判决,以诈骗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3000元。(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