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错峰休假:怎样“假节合一”量身订制
11日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错峰休假。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杜炜指出,落实错峰休假首先要合理安排和调整休假制度,要在保证国庆、元旦等传统重要假期基础上,结合南北方、少数民族特色,适当调整假日品种;其次是在带薪休假制度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可拆分现有的长假,分解成多个与民族节日相契合的“小长假”。
事实上,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在践行带薪休假与当地民族节假日灵活结合的方式。每逢壮族三月三、傣家泼水节、藏族藏历新年等,当地便施行灵活变通的休假模式,通过“挪假”“拼假”的方式让人们“玩得好、休得好”。
采访中旅游专家们也建议,相关错峰休假等制度落实后,各地还需根据地方特点,挖掘当地乡村民俗、节庆活动,面向不同的人群,包装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体验类产品。
带薪休假:私企“重灾区”如何“攻坚”
不休假不许评劳模、应休不休者年假补贴不再发放……近日,多地出台“硬规定”促带薪休假落实引发争议,也凸显出这一制度多年来“镜花水月”的施行现状。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队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过去3年内,当地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八成以上职工能够享受带薪休假;内资私营企业3年内享受过带薪休假的职工比例不足半数,小微私营企业多数没有落实带薪休假。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并不鲜见。
“带薪休假难,主要难在私企。”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我国80%以上的劳动力在民营企业,收益不稳定,必须努力工作以保住岗位。”
专家指出,带薪休假在我国从制度层面已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全面落实,这需要用工单位、劳动监察部门、工会和员工等多方面加力。
其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劳动监察部门对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有规不依现象不要姑息,严肃查处。其二,工会方面加强对职工带薪休假权益的积极争取和切实保障。其三,建立健全职工权益追溯机制,在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集体协商机制维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