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平安播报 地市动态 见义勇为 反腐直击 政法综治 警方传真 平安创建 政法文化 公告发布 诉讼指南 信息公开
精彩专题 检察风云 法院天地 司法之窗 消防安全 交通安全 龙江律师 以案说法 护航龙江 图片精选 视频在线 最新稿件
   
站内检索    
河南亲妈为啥打死女儿?家人:她高考失利受过刺激
2015年11月19日 15:03:59  平安龙江网 【 字体:

 

  家人讲述

  妞妞妈因没考上大学脑子受过刺激,有些自闭

  经过记者多方打探,才找到了住在后村的妞妞奶奶家,刚到门口就听到屋内有叹息声传出。进了门,只见妞妞一岁多、刚学会走路的弟弟正被奶奶抱在怀中,而奶奶双眼直愣愣地呆坐在床上。

  记者轻声唤醒了妞妞的奶奶,当她得知记者要采访孙女的事时,眼中立时泛起泪光。

  “唉,都十来岁了,人就这么没了。”妞妞的奶奶说,她姓王,今年65岁,有3个儿子,妞妞是二儿子家的。

  为啥会发生这个事?这话还要从10多年前说起。

  王奶奶说,大概在14年前,她家老二通过媒人介绍娶了邻村的小红(化名),也就是妞妞的妈。当时送过聘礼就订了婚,结婚前俩人也没咋接触过。

  二儿子结婚当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庆祝,当时不管是谁和小红敬酒还是说话,她都只是回一声“嗯”。王奶奶一家吓坏了,觉得不是小红瞧不起他们家,就是脑子有啥毛病。后来,他们向邻村一打听,才知道小红因为没考上大学,脑子受过刺激,有些类似自闭症的症状。

  “农村人娶个媳妇不容易,我们就想着老二好歹成了家,凑合着过吧。”王奶奶说,可是事并不如人愿,小红只要稍微受点刺激就会乱摔、砸东西,还不允许老二和他们走动,就这样他们和老二家14年没有来往了。

  出事那天,10多年不来往的二媳妇突然让邻居来找她

  王奶奶说,13日傍晚,小红突然让邻居来找她,说妞妞发烧了要去医院看病,让她去看着房子。

  10多年都不来往,突然让邻居来找,王奶奶心里“咯噔”了一下,感觉是出啥大事了。

  她赶到老二家,家里一个人都没有,直到警察上门,才知道妞妞被媳妇打死了,她当时就吓蒙了。

  妞妞被打,或与母亲“大学情结”有关

  王奶奶说,虽然她和老二家不走动,但毕竟是自己儿子,她还是处处留意老二家的情况。

  小红平时对妞妞管得特别严,怕孩子学坏根本不让妞妞出门,尤其重视妞妞的学习,或许小红把当年没考上大学的遗憾,全都寄托到自己孩子身上了。

  王奶奶身旁的大儿媳附和着说:“对对对,她应该有上大学情结,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学习不好,本身精神就不好,控制不住情绪,估计一急下手重了……”

  对于孩子偷别人钱的说法,王奶奶说,她也听说了这个事,妞妞是住校生,一周回家一次,看到下铺有人落了一块钱,就拿了别人的钱,“不过我不相信孙女会干出这种事”。

  警方

  母亲已被刑拘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了鹤壁市公安局红旗分局,该局办公室秦主任介绍说,现在初步证实妞妞是被其母亲打死的,原因就是孩子学习不太好,不听话,加上偷东西,家长采用了过激的教育方式,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目前,妞妞的母亲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新闻1+1

  一次冲动的教育足以后悔终生

  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他们仅仅是个没完整意识的生命体开始,便注定了将会成为他们未来灵魂的一个模板。可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让不少父母采取了棍棒之下出孝子(才子)的教育方式。然而,一次失手足以让家长后悔终生。

  昨日,记者网上搜索发现,因“暴力教育”所带来的悲剧还真是时有发生,家长暴打孩子大多数起因就是学习问题。

  ●2014年3月18日晚,家住南京秦淮区的老郑因上初一的女儿放学回家晚了,拿起钢管殴打女儿,随后女儿经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人世。“我是一个亲手夺取13岁女儿宝贵生命的父亲,我痛哭、懊恼、憎恨自己。我每天就像活在梦幻里一样,我想我的女儿,我的心在滴血……”在法庭上,老郑陈述了这样一段话。最终,老郑被判无期徒刑。

  ●2014年5月19日晚,在杭州因为发现11岁的女儿张莉抄作业,父亲用草绳勒住她的脖子吊起来打,之后还离开现场“出去透气”,回来时发现女儿已无呼吸。

  ●2010年6月11日,西安9岁的君君(化名)因一门课只考了70分,气愤的父亲便开始殴打君君。当晚,君君身体不适,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不要把学习成绩当作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

  -专家说

  郑州市团市委12355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林方说,造成这种悲剧,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负面情绪长期的积累,最后遇到应激反应,导致的结果不可预测的。二是当事人不和外界交流,存在性格上的缺陷,也会造成这种结果的发生。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呢?袁林方说,当事人周边的朋友、亲戚和社会工作者,应该及时把最不好的结果告知当事人,告诉对方其他监护人进行预防,否则出了问题再后悔就没有意义了。

  其实,家长对孩子能力的认可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关爱,而不是一味把学习成绩当作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作者:张玉东 周甬    来源:郑州晚报  编辑:郑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