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潜规则”面前,从市农能办主任,到县(区)农能办工作人员,共67人,多则受贿80多万元,少则受贿数千元,整个农能系统集体沦陷。
官商勾结,形成以“项目”为轴线的利益同盟。手法一:权钱交易,利益输送“暗道”丛生。按照行业管理规定,农能系统设备采购、业务推广必须公开招投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执行不严、流于形式,成为滋生权钱交易的重要环节。如2007至2011年在灶具物资采购中,某经销商事先以贿赂铺路,获取张滨鸿在招投标过程中的极力推荐,顺利中标。招投标程序形同虚设。
手法二:培植“亲信”,上下串通利益共享。吴昌勇,宜宾市农能办工勤人员,张滨鸿的专职司机。因其与张滨鸿的特殊关系,各关联公司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容易中标,竞相将售后服务、业务推广交给吴昌勇来经营,同时在向张滨鸿表示感谢送钱的时候,也都通过吴昌勇来实现。后来逐渐成为“成功企业家”的吴昌勇供述:“从起步经营到生意越做越好,都是得到了张滨鸿等领导的关照和支持,所以每年都会拿相当部分的利润用来感谢他们。”为了感谢相关领导的一路关照,吴昌勇从2003年至2013年共送给张滨鸿人民币58万元,其他相关人员5万元至6万元不等。他们上下串通、利益互保,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
手法三:违规经商,以公权换取私利。中央多次强调,禁止领导干部经商办企业,从事营利活动,可张滨鸿在担任市农能办主任期间,利用职权,违规将市农能办下属事业单位蓝光环境能源工程设计室改制成蓝光环境能源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并成为该公司的幕后操纵者和实际经营者,大肆进行职务范围内关联交易,获利高达100万元。
从2003年开始,中央财政资金大力支持农村沼气建设,重点投向就是户用沼气,从2004年开始到2011年,仅国家层面投入到宜宾市、县范围内的项目资金就达3亿元。
“投入多了,但相应的监管却滞后了。”市纪委纪律审查人员说,此案之所以发生,关键就是钱多缺监管,欲多无节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