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平安播报 地市动态 见义勇为 反腐直击 政法综治 警方传真 平安创建 政法文化 公告发布 诉讼指南 信息公开
精彩专题 检察风云 法院天地 司法之窗 消防安全 交通安全 龙江律师 以案说法 护航龙江 图片精选 视频在线 最新稿件
   
站内检索    
珠海职业乞丐真相:日进千金 开宝马“上班”
2015年12月16日 09:58:49  平安龙江网 【 字体:

 

  乞丐组团赴庆典“揾食”

  香洲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排查,香洲区的流浪乞讨人员大概有50人左右,他们绝大部分是职业乞讨人员,有的行乞已有数十年之久。

  这些职业乞丐,主要集中在人流密集的车站、商业区、旅游景点,如香洲总站、香洲百货、珠海渔女、普陀寺等。上述负责人表示,这些职业乞丐还有自己的“朋友圈”,上个月珠海普陀寺举办开放十五周年暨明生法师升座庆典时,结伴而来的乞丐多达二三十名,从信徒处讨了个“盆满钵满”。

  数年前的拱北口岸,是职业乞丐最“喜欢”的乞讨场所。民政部门曾了解到,有个乞丐“年薪”甚至高达三十万元。后经过整顿,已无职业乞丐盘踞。在香洲总站,这些职业乞丐有时一天能赚一两千元;而在茂业百货、珠海免税商场等地,他们“日薪”平均有两三百元;在珠海渔女等景点,有多名市民曾目睹过有人开宝马前来乞讨,旁人指责,这些职业乞丐都无动于衷,看到熟悉的民政局工作人员来了,甚至还会主动打招呼,寒暄几句。

  许多乞丐,有的租住在中山与珠海交接的地带,有的直接买房定居下来,许多老年乞丐因为年龄达到免费乘公交的标准,经常乘车“流动作战”。

  负责人指出,献爱心时要注意甄别,免得助长职业乞讨气焰。如果在街头碰到乞讨人员,不妨上前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前往救助站接受救助,拒绝救助者多半是职业乞讨人员;在街头,那些拒绝食物、衣物和其他物品帮助,只要现金的人,也大多是职业乞讨人员。

  相关管理法规有真空

  这些职业乞丐为何有恃无恐呢?主要是因为职业乞讨人员通过乞讨可以有丰厚的回报,获得较大的利益,但相关政策原则性规定偏软,以及针对职业乞讨未出台明确的规定,使得落地实施出现政策的真空。

  上述负责人指出,根据2004年1月20日印发的《广东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规定》(粤府〔2004〕10号)第三条规定:“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解决其基本生活困难的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遵循自愿、无偿、公开救助的原则”。新办法贯彻的是自愿原则,只要职业乞丐没有违反法律,有关部门就不能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这使得破坏市容、强讨强要的职业乞丐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

  “民政部门只能加派人手,上街劝导,采用人海战术,采取工作人员上街围劝的方式。我们同公安局、城管部门巡警都有联系,互通情况,联动工作。”上述负责人表示。

  但也有真正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昨晚,寒流袭珠,市、区民政部门目前正在采取“寒冬送温暖”行动,组织工作人员、义工和志愿者兵分多路,沿街进行排查搜寻,为流浪乞讨人员发放御寒的毛毯、棉被、矿泉水和方便面等物资,劝导他们到救助站避寒。

  “凡是在珠海街头看见的图文并茂的重病需救助、借钱买车票回家等乞讨行为,99%都是假的。”香洲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李慧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郑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