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谈“蓝脑计划”
离完全模拟出大脑还很遥远
“蓝脑计划”是由瑞士科学家设想的一个复制人类大脑的计划。以达到治疗阿兹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的目的。但网络上对其褒贬不一。2009年8月11日,负责蓝脑计划的科学家宣称,他们有望在2020年左右制造出科学史上第一台会“思考”的机器,它将可能拥有感觉、痛苦、愿望甚至恐惧感。
网络上对“蓝脑”的反应也是高潮迭起。一个汇集了很多博士的论坛网站对这项工程提出了褒贬不一的看法,包括这一工程的可行性、道德标准等等,也有不少人给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广州日报记者:“蓝脑计划”的研究方向与你们不同,他们想要通过计算机模拟人脑,来解决人脑神经学碰到的问题,你如何评价这个项目?它的观点与做法是否受到领域内专家的认同?
迈-布里特·莫泽:我们应该评论那个项目。
爱德华·莫泽:是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这个研究得出很多关于大脑的信息。但是与此同时,想要完全模拟人类的大脑,是相当地为时甚早了。我认为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离完全模拟出大脑还很远,或许这个项目的目标有一点太过遥远。
迈-布里特·莫泽:你知道这种操作就像操作一台计算机,你只能取出你放进去的东西。因此,你需要去(模拟)大脑,你就要知道应该把哪种信息输入到“大脑”里的结构,这其实是非常复杂的。
爱德华·莫泽:你还需要模拟大脑对这些信息的处理过程。所以,我对“蓝脑计划”的理解就是他们把数据输入,来模拟大脑。但是,如果是我们在做的项目,我们至少会提出一个相当明确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来检测它,而绝不仅仅是收集很多数据。
广州日报记者:如果人们持续使用他们手机上的GPS软件,他们会不会失去大脑内相关的功能?
迈-布里特·莫泽:我不认为这会使人们失去大脑定位的功能。但是……
爱德华·莫泽:它们改变了我们,我们的行为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