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区民警正在给红袖标劝导队队员开会 摄影 李文琦
社区群防 警察第三只眼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这是佳木斯市公安局郊区公安分局党委书记王鹏道出的感慨。充分挖掘民力,调动群防群治力量才是公安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障。聚焦问题抓要害,找准病根开药方。郊区公安分局根据自身区域的特点、社情、民情,抓住公安警务改革的有利契机,成功开创了一种符合郊区实际的新型警务模式——“警民联动、共创平安”。2015年10月,郊区分局成立了首支以社区为主、公安牵头的“红袖标劝导队”。
红袖标劝导队,其实就是佳木斯的“朝阳群众”。队员们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身份,但肩负的任务却是完全相同——及时提供犯罪线索,积极化解基层矛盾。朝阳群众名声在外,咱们红袖标劝导队能力一样不可小觑。他们不分昼夜、不论季节、不畏寒暑、不惧风雪,常年穿梭于大街小巷、山间地头,巡逻防控震慑犯罪,提供线索防患未然。不仅如此,各个都是“多面手”的他们还积极协助民警参与到环卫、城管、安全、治安、应急帮助、调解纠纷等工作中。来源于群众、根植于群众,这片流动的“红色”实实在在地发挥了其自身独具特色的巨大作用。
去年12月,长青派出所红袖标群防队巡防时发现了已在外流浪9个多月、患有精神疾病的湖南籍男子张某。他们立即上报情况,并协助值班民警多方辗转找到了张某的家人。今年2月,长发派出所红袖标劝导队巡防时发现南长发村一户村民家中发生火情。他们立即拨打119请求支援,并与附近群众先行展开灭火救援,帮助村民黄秀军挽回了十万多元的经济损失。
莲江口镇中心社区民警姚永成在辖区走访时了解到,身患残疾的邱艳华依靠低保独自抚养上学的儿子,生活非常艰难。莲江口派出所经研究决定,将邱艳华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他们组织民警和红袖标劝导队看望了邱艳华,为她的儿子购置学习用品,还主动承担了孩子以后的全部学费。深受感动的邱艳华当即申请加入“红袖标劝导队”,她想为服务辖区群众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区警务室的民警正在帮助居民查询户籍信息 摄影 刘继滨
佳西派出所在开展“红袖标群防队”工作的同时,不忘关心自己队员的生活。在了解了部分队员的实际困难后,佳西派出所精心开展了“走进红袖标群防队,慰问群防队员”活动,及时细致地解决了队员们的生活难题。温暖的保障为群防队员增添了更大的动力。他们信心十足、干劲十足,与派出所形成合力,最大程度地确保了辖区社会治安的稳定。
“红袖标劝导队”成立以来,队伍逐渐壮大。现在,全区建立“红袖标劝导队”22个,队员人数已达上万。他们共劝导不文明行为882起、2000余人次;维护社区生活秩序事件668次;发现不安全因素并排除各种隐患226次;劝解各类矛盾纠纷336件。那抹耀眼的红色架起了群众与公安机关沟通交流的新桥梁,他们把为民服务、贴心服务落在了实处,赢得了赞扬和认可,更赢得了珍贵的民心。
结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发展进步的源泉,更是我们在公安系统改革进程中、在新时期公安工作不断快速变化的形势下,需要长期思考和解答的试题。佳木斯市公安局在立足实战中大胆创新,打破瓶颈、打通围城。从用心服务的源头引来了一池活水,清澈荡漾,滋润无声,真正实现了公安效能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这一精彩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