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平安龙江  >  法治龙江  >  法院天地
搜 索
【今天我当班】法官吴爱茹每天忙些啥?
2019-03-07 09:44: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佘雨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7日讯(记者 佘雨桐)在蒙古族占总人口18%的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有位被当地人称为“额格其”(蒙语“大姐”)的“双语法官”。那么她一天都在忙些什么呢?近日,记者来到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跟随法官吴爱茹,零距离体验她的一天工作。

  1968年出生的吴爱茹,蒙古族,中共党员,一级法官,现任烟筒屯调解室审判员,从事民商事审判已二十余年,能够熟练使用蒙语、汉语开展庭审活动,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额格其”。

法官吴爱茹及干警准备前往烟筒屯。

  8:45 ,记者跟随吴爱茹法官及烟筒屯调解室干警从杜蒙法院出发,驱车前往30公里外的烟筒屯镇,开始处理一天的工作。

  据吴爱茹介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为方便群众诉讼,做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县法院在他拉哈镇、烟筒屯镇设立两个人民调解室,吴爱茹法官就是派驻到烟筒屯调解室的一名法官。

  吴爱茹告诉记者,今天一早七点多,接到一位原告电话,反映一直没能联系到的被告出现在泰康镇某宾馆内,吴爱茹、贲喜超两位法官为防止被告再次消失,马上前往宾馆,向被告送达了法律文书,同时告知其出庭应诉的义务。

法官吴爱茹对前来咨询的当事人进行解答。

  9:10,吴爱茹和贲喜超抵达烟筒屯调解室后,刚一进屋就遇到一对蒙古族老夫妇,两位法官立刻用蒙语为他们解答。不到十分钟,两位当事人的神态就从紧张变成面带笑容了,说话的语气也平和下来了。送走两位当事人后,吴爱茹跟记者介绍说,这对老人是过来咨询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通过解答,两位当事人知道该怎么做了。

  送走了两位当事人,吴爱茹开始准备处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据了解,杨先生是做个体经营的,2017年由于资金短缺通过朋友向白女士借款5万元,2018年末借款到期后,杨先生无力偿还,希望能宽限些日子,可白女士与杨先生不熟悉,双方都有苦衷却又无奈语言不通,白女士的汉语说得不好,杨先生又完全不懂蒙语。当初的借款中间人外出打工了,二人也信不过旁人,到后期杨先生就干脆不接白女士的电话了。后来白女士听说调解室有位双语法官,便来到调解室。法官吴爱茹了解情况后,今天将双方约到了一起进行调解。

  吴爱茹一边帮忙翻译一边做调解工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杨先生同意在一年内分两次偿还5万元欠款,白女士通过吴爱茹的翻译理解了被告李某的难处,也表示愿意放弃对利息的追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杨先生说:还真得感谢咱们的双语法官帮了大忙,白女士也握着吴法官的手一再向这位“额格其”表达谢意。大家刚准备吃午餐,当事人李女士来到调解室,咨询其父亲草原被他人强行占有应当如何维权,吴爱茹和贲喜超两位法官告知其诉讼应准备的材料及证据,并介绍了扫黑除恶线索的举报方式,引导其理性解决矛盾纠纷。

双方当事人经调解握手言和。

  下午,记者又跟随吴爱茹来到烟筒屯镇中心学校,与在校教职员工进行座谈,宣讲扫黑除恶相关知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从学校出来,又再次赶赴一件继承纠纷案件原告老田的住处。老田诉称其外出多年后,发现老父亲留下的3.5万元遗产被大哥私吞,但吴爱茹发现除了一份起诉状外,老田无法提供任何证据,考虑到其肢体残疾,行动不便,吴爱茹便与贲喜超法官一同前往老田的临时住处调查案情,同时向其告知诉讼义务。

  据记者了解,2018年烟筒屯调解室全年办理案件343件。1个调解室,2位法官,4名辅助人员,每天往返60公里路程,365天忙碌着,默默地守护3个村镇、8万多位居民的和谐生活。

责任编辑:郭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