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冷雨袭人,而哈尔滨市交警支队猎鹰机动队三组的几名交警却精神抖擞、整装待发。对他们来说,深夜出勤、恶劣天气处警这样的工作节奏和状态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兄弟们辛苦了!”安排好夜查工作后,平时不苟言笑的组长王敬华也偶尔会送给大家一句温暖的话……

这是同时身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骑警队队长、道里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的王敬华带领队员工作的一个片段,也是多年来的日常。虽然工作繁重,但在王敬华的办公桌上、家里的书架上、甚至是执勤的车上,随处可见《人民警察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警察执勤执法规范》等专业书籍,这是他工作以来读的最多的书。同时,他学以致用,把专业知识用在复杂的实际工作中,制定民警、辅警素质提升计划并开展业务知识竞赛和应急处置演练,提升队员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熟悉王敬华的人都知道,面对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他严格执法,严谨取证,工作起来不讲情面。面对危险时,王敬华更是有勇有谋、挺身而上。2015年的一天,王敬华正在街上巡逻,有司机反映,一持刀男子劫持一女驾驶员,车辆正向他所在的方向驶来。王敬华立即将车流断停,同时呼叫支援。随后他带领一名辅警向被劫持的车辆靠近,并以检查驾驶证名义检查被劫持的车辆。女驾驶员慌忙下车呼救,坐在副驾驶位置的男子掏出匕首指向王敬华。王敬华临危不惧,当机立断,运用所带警用装备成功将该男子制伏。
2018年6月,哈尔滨市公安交警支队组建猎鹰机动大队初期,王敬华主动请缨参加机动队工作。这支队伍是支队倾力打造的、交警中的“特种部队”,战训工作的强度、难度可想而知。那段时间,王敬华白天在警校参加业务技能培训,夜间带队员在全市范围内打击重点违法犯罪。

“交警的工作并不是查查扣扣那么简单,不进行慎密的研究部署是难以保障执法效果的。”王敬华说,以“疯狂大货”为例,狡猾的违法人员常常跟交警“躲猫猫”:夜晚出车时,前边有放哨探路的,中间有跟踪监视警车的,后面还有“保驾护航”的……对此,王敬华带领队员深入调研,分析违法驾驶员心理,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和地点,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出击,对超载、超限严重违法行为一律扣车处罚。同时,他充分利用电子抓拍、警员巡逻等多种取证方式,针对哈尔滨市区内商圈、学校、主干街路的不同时间、不同形式的违法特点,布下“天网”持续打击。截至2018年底,共现场处罚违章5433件,非现场处罚8548件,查扣超载大型货车125台,查处毒驾4人、醉驾7人、酒驾8人、涉牌证41件,极大地震慑了交通违法犯罪行为。
王敬华常年“沉在一线”,解决排除了大量的隐患车、隐患问题。同时,他经常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以增强交通参与者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
2004年至今,在带领支队骑警队工作的过程中,王敬华针对骑警工作的特殊性,既当教练员又任指挥员,为支队培训了数十名精干骑警。在实战任务中,骑警队运用熟练的骑行技能,完成了两届哈尔滨国际马拉松前导开道任务、历届哈洽会警卫安保勤务,并多次完成省市接待外宾警卫任务……

在一次次大型活动安保、一次次应急处警任务、一场场护送伤病群众工作中,王敬华带领的团队赢来了越来越多人的喝彩。他个人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多次被哈尔滨市公安局嘉奖,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市政法先进个人、廉洁勤政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次荣立三等功。今年年初,王敬华获得了由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管局、全国总工会联合进行的“2018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成绩突出个人”部级通报表彰。2019年4月,王敬华荣获哈尔滨市第37届劳动模范的殊荣。

然而,在繁忙的工作背后、在诸多表彰奖励的背后、在辖区“路畅民安”的背后,是王敬华对身体健康的忽视,是他面对亲人时的无比愧疚。多年来,王敬华对父母、家人的陪伴很少,对女儿的学习和生活,也是疏于关注和照料,甚至在女儿中考那天,早早出勤的他一整天天也没能见上女儿一面。也许没人能够真正体会得了,恰巧在女儿考场外执勤的王敬华,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在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多年前的一篇推文上,至今仍有王敬华数张站在暴雨和冰冷的积水中指挥交通的照片,还有那张赤手抠挖堵塞的马葫芦盖的照片,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内心!

央视新闻在报道王敬华时更是有着这样描述:在37度的高温下,戴着海绵头盔骑着摩托,长时间的巡逻……就是这样,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暴雪呼啸,不管是日常处警还是紧急重任,对王敬华来说,23年的交警生涯中唯一不变的是他的工作常态:坚守岗位、严格执法!因为在他的心中,早已形成了一种工作“思维定式”:每一次出警、每一场训练,甚至是每一次理论学习、每一次交法宣讲,都必须紧张起来,都必须严谨起来,不能有丝毫懈怠,否则,就是愧对群众和头上那闪耀的警徽!(于义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