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大兴安岭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平安建设工作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兴安”创建,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和防控各类风险隐患,围绕“五个不发生、五个不断完善、四个显著提升”工作目标,进一步筑牢了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省级平安县区、平安铁路示范县区创建率连续保持100%。
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全区各级政法机关以守护祖国北极安全稳定为目标,重点推进以“六张网”为主要支撑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对黑拐枪、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的常态化打击整治,切实加大对金融诈骗、“套路贷”、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格落实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动态管控措施。“十三五”期间,全区八类主要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数逐年下降,破案率逐年上升,现行命案侦破率连续保持100%。全区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无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发生。
平安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制定了《中共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平安中国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各地各单位的工作目标、时间步骤及措施要求。地委政法委与12个县(市)区党委政府、林业局及42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员单位签订了《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围绕涉金融诈骗、“套路贷”、工程建设、物流运输以及涉暴力垄断殡葬业、欺凌学生等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开展行业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排查、深挖根治。稳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系统平台已验收完毕,交付使用,“雪亮工程”已成为守护我区人民群众安宁的千里眼。加强寄递物流领域安全管理,持续推进寄递行业“三个100%”制度,通过财政补贴方式为五家快递企业购置安检机,确保了寄递行业安全畅通。深入开展“三打击一整治”、“治安扶贫”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命案、“两抢一盗”、电信诈骗、“黄赌毒”、“黑拐枪”等违法犯罪活动。强化铁路护路联防,确保了铁路运输畅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禁毒工作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毒品犯罪呈下降趋势。高起点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活动,2018-2019年度,我区荣获“全国创建平安医院表现突出地区”,地委政法委荣获“全国平安医院创建表现突出集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机关下沉干部、社区干部、网格员及社会志愿者1.4万余人深入一线,为做好疫情防控做了大量工作。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效显著。在地委坚强领导下,地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及地区扫黑办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机关和纪委监委集中攻坚、各有关部门协调联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专项斗争工作格局,取得阶段性成果。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共打掉黑恶团伙16个,其中恶势力犯罪集团3个,恶势力犯罪团伙13个。破获各类案件150起,其中刑事案件129起,侦破命案积案9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14人,提起公诉126人,一审判决131人,查处“保护伞”43人,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2.8亿元。
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巩固。积极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全区共建成地、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164个。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全面推行政法干警进社区网格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打造了漠河县北极法庭旅游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室、呼玛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加格达奇区东山社区“秋菊工作室”等具有林区特色的服务品牌。充分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继续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十三五”期间,大兴安岭地区通过对平安建设工作的探索和努力,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更快、更有效地解决,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增强;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形象,各级干部、社区网格员在解决问题中增进了对基层工作的直接了解,为推进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增强了林区发展动力活力,一批矛盾纠纷妥善化解,一些群众求助事项得到帮助代办,方便了群众、赢得了民心,林区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涉黑涉恶案件发案率持续低位,平安兴安、法治兴安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