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确定学生有意向就读该校后,招生代理就会发出录取通知书,“通知书都是招生机构自己做的,而不是学校发出的,甚至各个招生小组的通知书都不一样。”孟颖说,“招生代理是秉着‘越多越好’的原则招生,若招收的学生过多,学校就无法接纳。先报到的学生,学校有条件就接收了,剩余的学生基本上就不管了。”
有些学生,因为没有地方住只有露宿街头,“一些只交了100元注册费的学生可能会自认倒霉,拎着行李又回家去了;另外一些交了住宿费的学生肯定不甘心,找学校也没用,但这时想找代理招生人员就会发现已经联系不上了。”
招生代理“心里话”
解读行骗案例
招生代理要招进更多学生,就必须费尽口舌让对方相信自考的种种好处,有时就不可避免要撒谎。孟颖也讲述了几个她曾经“游说”成功学生的案例。
案例一:抓住家长想让孩子上本科的心理
有位家长前来咨询,他的儿子考了300多分,只能上一所高职院校,但家长当然是望子成龙希望孩子上本科。我们就抓住了他的这个心理,开始和他讲自考的好处。比如:和统招生在同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上课也有好的资源,都是教本科生的老师上课,甚至还有教授上课等等,这样家长会有一些憧憬,当然其中也会怀疑,我便拿出自己的学生证,告诉他我就在这个学校上学,学习环境和条件确实如我所说,并邀请家长和我一起去看学校,这样家长就会让他的孩子报名了。
心里话:实际上,很多自考助学班的师资并不是招生时“吹”得那么好,也不全部是所谓的“本科生的教师”,可能在几十名授课教师中,只有几人是本科生的老师,但其他的老师都跟统招学校没什么关系。
案例二:称自考通过考试轻而易举
一名恩施的家长,在咨询之前他也了解了一些关于自考方面的情况。当时那位家长问,他的孩子考了200多分,怕到了自考院校后学习跟不上。
我就和他说:“你的孩子高中没有学到知识,但没有关系,在大学他可以重新开始学习,因为大学的很多课程和高中知识没有挂钩。大学生实际上是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已踏入社会,在校园里学习,更多的是发展自己的潜力,维系好自己的人际网,学会如何做人,然后再去做事。而自考的课程,一般都是很好过的,平时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考试通过是轻而易举的。上大学,不能老想着玩,还要适当地给自己一些压力,把原来没有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多补一些,所以上自考是可以磨炼人的。”
这样,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学一些知识,弥补原来没有学到的东西,就有了一丝念头。接下来,我们会带家长去参观学校,寝室,食堂等地方,一般家长看了都会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