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之后,尹士峰等人针对此事不断到各级部门反映。不久,尹士峰被免去恒利热电公司保卫科长兼企管办副主任的职务。尹士峰说,在反映情况同时,他们开始调查74名内退职工的详细情况。“这一调查让我们大吃一惊,其中的张某、黄某竟然分别在13岁和16岁成为电业公司的在编职工,内退当年都只有24岁!而且,两人家里都有一些背景。”尹士峰说,“张某在1996年入编,可我们通过他的一个初中同学打听到,张某是临邑五中(初中)的94级学生,1997年才毕业,1996年他还在上学啊,咋进了电业公司?”
调查中,尹士峰等人还发现一个疑点:“74名内退职工里,除个别人有工伤、脑瘤外,其他的都不符合法定的内退年龄。这些人中年龄最大的是1968年出生的,当年只有39岁,最小的就是张某、黄某。”“发现这么多猫腻,我们就去找电业公司领导要求同工同酬,他们说我们不是电业公司正式职工。”尹士峰说,“临邑县电业公司称内退和领双份工资的职工都是1999年前进入公司的,属于在编职工。我们这40多人是2002年才进来的,没有编制。”
尹士峰透露,“当初,这74人名义上被安排到电业公司的‘老年活动中心’,但所谓的‘老年活动中心’只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屋子,其实他们从来不去上班,都在外面另谋职业。这些天,得知媒体在关注这件事,电业公司紧急把这74人召回,临时安排到下面的变电站。”
记者在临邑县电业公司采访时,向几名工作人员打听“老年活动中心”,几人都语焉不详,只说该中心应该属于工会,记者问办公地点也没问出明确地址,对方只回答“不在这个办公楼(指临邑电业公司的办公楼)上。”
-记者调查
扑朔迷离,当事人年龄出现“罗生门”
在采访中,有关人员向记者出示了张某、黄某两人的劳动合同。合同显示,张某的出生年月是1980年10月,“本人简历”一栏中只写有一行:“1993年8月至1996年7月在临邑五中”。另一栏中标注着“经审查表中各项填写属实,张某同志符合招工范围,同意参加招工”,并盖有“临邑县电业公司”的公章,时间为1996年9月11日。在县市区劳动行政部门意见一栏中写有“经审核同意录用为全民合同制工人”,公章是“临邑县劳动局”,时间为1996年9月16日。
黄某档案上的出生年月是1982年7月,本人简历中写的是“1995年8月至1998年8月在临邑县一中读书”,临邑县劳动局最后审核批复的时间为1999年3月25日。
记者同时看到张某与黄某的户口簿复印件,发现他们的出生日期都是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