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基层基础重点工作
21、建立四个网络。一是建立完善信息监控网络。在城镇主要街道、路口、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居民住宅小区普遍实现技防监控覆盖,并按有关规定联网,形成灵活、高效的安全技术防范网络系统。二是建立完善警民快速反应网络。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突发性事件处置机制,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三是建立完善群防群治网络。通过行政、经济和市场手段组织动员群众专职治安力量、治安志愿者参加治安巡逻、设卡堵截、综治法制宣传等项预防犯罪工作。四是建立完善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健全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村(社区)调解室,在自然屯(组)实行联户联防联调和治安调解中心户制度,做到小纠纷不出村,一般纠纷不出乡,较大纠纷不出县。
22、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三个排查”工作。县级实行“三个排查”联席会议制度,乡镇、街道建立有党政统一领导、综治组织协调、以司法所、派出所为依托、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三个排查”工作中心,村(社区)加强基层调解委员会和信息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调防一体化”、“联防联调”、“领导包案”、“领导接访”等项工作机制。二是突出抓好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工作。加强以县(市)区为重点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社会面巡逻防控、阵地防控、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科技防控四大防控体系。在城区物业小区全面实行“封闭”、“亮化”、“视频监控”和“自行车集中看护”四项工程。深入抓好农村治安防范承包和城镇社区工作者、治安志愿者队伍建设,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三是突出抓好社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继续推进社区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建立健全“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和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落脚点特别是出租屋的管理,落实出租人、经营业主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抓好刑释解教人员衔接、接茬这一环节,有效防止刑释解教人员漏管失控。加强网络舆情分析和引导,有效防范和打击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各种危害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防止敌对实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司法个案和热点问题进行恶意炒作、挑起事端。四是突出抓好基层创安工作。不断拓展平安创建平台。以开展“百乡千村万户”创平安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齐抓共管,继续组织开展好学校、工地、市场、铁路、公路、医院和家庭等平安建设。提高平安乡村建设质量,各县(市)区、各部门都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构。组织开展以系统、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含民营企业)等为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平安建设的良好局面。五是突出抓好监督保障工作。实行市级领导干部包创领创平安建设。市级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包县进乡,包创领创平安建设。在此基础上,做好综治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巡视工作,加强督导指导工作,着力解决齐抓共管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综治办公经费和治安防范经费投入,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需要逐年有所提高。建立完善综治科学考评体系,搞好群众安全感的测评,严格实现工作目标管理,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工作创新和工作成效的考评力度,充分发挥考评对工作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