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女子捐40万房产给福利机构 要缴纳7万过户费
|
|
一波三折的捐赠
“虽然税比最初少了很多,还是有些想不通。”在张阿姨看来,对捐赠人做慈善征税,不管多少都不合理。
张阿姨告诉重庆晚报记者,门面到期后,她没有再租,四处找地方捐房产。“奔波两个月,碰了不少壁。”张阿姨有些难过地说,她跑过敬老院、街镇。“他们这个推那个,留下电话等他们回复,至今没找我。没想到做件善事有这么折腾。”张阿姨说,希望慈善小举动能够有畅通、简便的到达机制。
“不管捐赠人捐什么,曾经是否有这样的捐赠形态出现,我们都应该积极去配合。”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胡文川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捐赠人的慈善热情不能受到打击。
重庆晚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各慈善机构、公益组织还未出现受捐房产的情况。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或许还会有类似捐赠情况出现,捐赠人利益应该得到保护。“不过,涉及地税、房管等部门,需要大家共同来推动。”该负责人说。(应当事人要求,文中张兰系化名。)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周小平记者刘润实习生苏杰德摄影报道
儿子:
妈妈做善事我给她养老
张阿姨衣着朴素,她的手机键盘有些老化。张阿姨说,自己对生活要求不高,够吃就可以。
捐出门面,少了笔养老的租金收入,家里人都同意这样做吗?
昨日上午,重庆晚报记者联系到了张阿姨的儿子小军。“妈妈捐赠房产的事以前就和我们商量过,我们都非常支持。”小军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妈妈对困难群体一直很关心,一直在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这间门面是母亲花多年积蓄购买的,得来并不容易。“我们都希望她的捐赠能够落到实处,帮到需要帮助的人。”至于母亲的晚年生活,小军称,自己有能力保障。
作者: 来源:环球网 编辑: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