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讨吉利“祈福避邪”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更改地名之忧》一文写到,有人以江苏省骆马湖谐音“落马”为由,要求改成“上马湖”。
不可否认,一些地名改后为当地带来红利。以张家界市为例,改名后该市知名度一路飙升。但复制“张家界模式”带来的不一定是成功,“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朱熹故里、徽商发祥地、明清社会文化缩影的水墨徽州,却在1987年被撤销,变成地级市黄山市。
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大洋古怪重”等地名乱象,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在会上指出,需深入开展整治,做好“乡愁”这篇地名文化建设文章。
专家指出,由千百年历史积淀形成的地名,不应以沉睡的姿态淹没于典籍,而应“活着”承载民族记忆。功利主义的短视目光,改掉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历史积淀,更丢失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茅台市
老子县
夜郎市
西门庆
故里
乱改名亦属“乱作为”
观点
中南大学教授、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在会上表示,“地名文化”包括语词文化和实体文化,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民族的变迁、融合,是重要的国家历史与民族文化遗产。
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会长刘保全指出,社会对地名缺乏认知,保护意识淡薄,我国对古老地名随意更改或废止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是非常可怕的行政乱作为。”胡彬彬指出,有些城市管理者权力大、职位高,打着科学管理的旗号改名。“地名和民族、历史、国家等文化血肉相连,不能随意去改。”
也有专家指出,部分地方政府希望从改名中找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契机,为己增添一时政绩。
除了增加政绩,改地名还能“拉动内需”。葛剑雄指出,改一个地名需新刻公章,制作新招牌和标志,印新文件袋、信笺信封、办公材料,或许还能增加就业岗位,甚至养肥承包商。“这与劳民伤财何异!”
专家表示,“任性”改地名实则反映了浮躁之风下的畸形政绩观。有些地名更改是出于历史原因,有些则因权力使用未被有效约束,仅将经济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地名、百姓缺乏足够尊重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