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平安播报 地市动态 见义勇为 反腐直击 政法综治 警方传真 平安创建 政法文化 公告发布 诉讼指南 信息公开
精彩专题 检察风云 法院天地 司法之窗 消防安全 交通安全 龙江律师 以案说法 护航龙江 图片精选 视频在线 最新稿件
   
站内检索    
揭医院体检乱象:套餐名目繁多 价格最贵上万
2015年07月13日 15:43:56  平安龙江网 【 字体:

 

  中国式体检

  在接受体检的过程中,来自美国的医生圣西睿智见识了中国体检机构里各种自创的花样和过度检查。而更令他感到不安的是,在他接受体检两个小时的过程里,没有任何医生询问他的病史,哪怕是一次。“没人问我现在服用什么药物、当前的健康问题、过敏史、家庭病史,或者手术史。甚至没人掏出过听诊器听听我的心脏和肺部情况,也从没有医生检查我的皮肤上是否有可疑的痣,或者触摸我的腹部,看看是否有硬块。”

  这让圣西睿智十分担忧。作为一名医生,他明白,80%~90%的诊断都是通过病史和身体体征做出的,各种检测只不过是确定或否认医生判断的一种手段。因此,任何百分之百依赖于仪器、化验,而不询问病人健康历史的机构,都无法提供有效的和高效率的健康服务。

  在所有的检查仪器中,令圣西睿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项叫做“热代谢检测”的体检项目。检查的方式,是他几乎全裸地在一个红外温度测试仪前站上30秒。接着,仪器上出现一些热图像,用不同的颜色区分身体各个部位,借此解读他身体的异常信号。

  圣西睿智说,这种所谓的身体检查,是他在美国的医院里闻所未闻的。

  根据对中文学术论文网站“中国知网”进行的检索,记者发现,这项技术主要用作军事侦察,1950年代被人首次用于医疗领域。截至目前,这一技术仍多被用于实验室研究。然而,就是这样一种设备,却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为很多体检中心的“标配”。在慈铭的体检套餐里,只有价格超过5000元的F类以上的套餐才有此项目。对此,吴海云说,这种“医用红外热像仪”根本就是中国人的“发明”,完全不是医院的常规诊断手段。

  在网上搜“医用红外热像仪”,有很多公司都在销售这款产品。但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英文简称SFDA)的网站上查询发现,通过SFDA注册的红外热像仪只有一家,由武汉迈迪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的使用范围也只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臀、腿软组织损伤和炎症提供辅助诊断”。

  然而,在武汉迈迪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网站上,对医用红外热像仪功能的描述却包括:亚健康人群的健康评估与早期干预;肿瘤的早期预警;神经疾病的诊断提示与疗效评价;皮肤疾病的研究与诊断提示;烧伤及冻伤面积与深度的测定;断指(趾)再植、植皮疗效的监测及评价;头痛、神经痛、关节疼痛、颈肩腰腿痛、肢痛症等各类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提示及疗效评价;中医诊断可视化、客观化、数据化,等等看似无所不包的内容。

  “生物体微弱磁场测定分析仪”听起来比红外热像仪更神奇。在慈铭体检中心,记者见到了这款设备:只需将手掌放在一个不停转动、像光盘一样的平面上,电脑那头就能读出被检人亚健康的状况。医生解释说,这台仪器又简称为“量子监测仪”,并指着检查结果对记者说,“你的亚健康指数是70,正常上限是60。你稍微偏高,是亚健康,要注意休息,别熬夜。”

  然而,在严肃的科学论文检索网站上却难觅“量子检测仪”的踪影。在普通网上随便搜一下,有关“量子检测仪”的解释则有一种强烈的山寨气息:“根据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将人体脏腑在身体发射区上的穴位和手腕部脉搏信号和血信号变换成对应的生物电数据,并将此数据与计算机海量数据库中的正常值加以对比,进而确定被测者身体正常与否。”

  有一项叫做“碳13呼气试验检测胃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是如今各大体检机构都在重点推广的检查项目。根据慈铭体检雍和宫分院院长莫金锐的解释,做这项检查的人,需要对着一根试管吹气,然后吃下一种对人体无副作用的药,再对着第二根试管吹气。检验人员对这两管气体进行化验,比照前后呼出的气体中碳13含量的高低,就可以知道你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

  医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可导致胃溃疡、胃炎,并与胃癌有密切关系。因此,以幽门螺杆菌来判断胃部健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是,吴海云话锋一转,健康人也能携带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为阳性并不意味着就有病,但常常有人因此就慌着去买抗生素吃,这样反而容易造成人体的抗药性。

  实际上,2012年,某公司组织员工到深圳慈铭健康体检管理公司进行体检。结果显示,八成以上员工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这样的检测结果在公司内部引起了恐慌。但是当这些“病患”在多家医院复检后却发现,仅1人染此细菌。该公司随后对慈铭提出质疑并要求赔偿。

  在商业体检中心“一条龙”格局的体检程序中,中医把脉常常被安排成最后的压轴戏。与老中医面对面接受望闻问切,也为中国式体检过程中冷冰冰的机器阵列增添了一点儿人性化的服务。

  北京的周女士和好友去年相约一起去某商业体检中心做体检,看到菜单上的最后一项是中医,对此颇有期待,希望医生可以给一些具体的调理建议。然而,两人做完体检后相互一问却发现,房间里的那位退休老太太跟她们说了一模一样的话:亚健康,别熬夜,多吃水果、蔬菜。“当时我们都挺失望的,觉得这项检查好像没什么用,白花了钱。”(本文首发刊载于2014年11月27日发售的《中国新闻周刊》总第686期)

  (原标题:揭医院体检乱象:套餐名目繁多价格最贵上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郑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