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安龙江网讯 2004年,为了理想他只身一人来到人地两生的城市。13年的工作,他始终奋斗在监狱监管工作第一线,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履行着入党誓言,用一往直前的担当精神践行着监狱人民警察的光荣职责,他就是黑龙江省凤凰山监狱一监区副监区长周洋。

用热血铸就合格共产党员誓言
从加入中国共产党之日起,他深知党员这一称号不仅仅代表着一种光荣,更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多年来,周洋始终从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中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把廉洁执法作为职业操守、把无私奉献作为道德准则,在监区副监区长岗位上的周洋,常有服刑人员家属通过各种关系找来,想要在减刑、加分等方面给予照顾,每次周洋都是仔细的讲清服刑人员减刑的条件、程序和规定,一律拒绝服刑人员家属法律、法规以外的要求。经由他申报服刑人员的减刑奖励200余件,无论计分考核还是减刑假释工作,全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一件发生错报、漏报。
周洋常说:“恪尽职守那是本职工作,我们的工作就是为践行党员的誓言,为长长久久的平安”。在监狱全面开展监区文化建设期间,他经过仔细的动脑琢磨结合文化建设特点、监区工作实际和服刑人员特性,在全监狱首先设计推出了监舍功能板,主要包含监舍承包民警信息、服刑人员信息、五联保情况、服刑人员状态,服刑人员信息卡制作成不同的颜色,黄色的是普通监管,红色的是重点监管,这样一来整个监舍的构成让人一目了然,无论是新来的年轻民警还是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民警都可以马上清楚服刑人员动态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监管快捷程度和安全指数,目前周洋想出来的这块功能板已经挂在了全监狱每一个监舍的门口。
用行动倾力转化服刑人员思想
监狱的头等大事是对服刑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周洋在这方面可谓是行家里手,经过用心的研究,他有效掌握了服刑人员改造规律,精心斟酌宽严相济之“度”。他强调要用法律、用制度管理服刑人员,用民警的关心、人格魅力来感化服刑人员,用合理的方式、科学的方法提高改造质量。周洋非常注重激发服刑人员思想中的人性力量,调动服刑人员对家庭、对社会、对集体的责任感,帮助服刑人员从被动改造走向自觉改造。
服刑人员王某,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在投入一监区服刑改造后,王某面对漫长的刑期,不知道怎么度过,更觉得对不起家人和孩子,做人抬不起头,不愿与他人交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被监区列为重点改造对象。
周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利用休息时间对王某的过往进行了细致了解,分析了王某的心理状态后,便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找王某谈话。在谈话中周洋发现王某虽然文化低,但动手能力强,做事认真、有钻劲。周洋大胆的尝试专门给王某安排一些技术性强的活干,焊工活、瓦工活、木工活都让王某尝试去干,王某感觉自己得到了信任,每样活都很专心,干得有模有样,其他服刑人员劳动中遇到难题了,都找王某帮忙,他也很愿意帮助大家。通过这样一种良性循环,让王某在改造当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逐渐树立起改造信心,彻底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用奉献书写监狱人民警察担当
13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洋的角色也在不断增加,家庭和事业中的责任和担当也越来越重,谈起工作周洋总是干劲十足问心无愧,可一提起家庭付出他却满脸愧疚。
2015年,监狱原来东、西分离的生活区和生产区合并,新劳动厂房的使用、分区管理制度的完善、原料区和操作区的划分,集中后服刑人员不再出监区大院所造成的思想波动……每一件都是周洋心头的大事,上班更是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长”在了监狱里。
恰逢此时,把周洋从小带大的姥姥患重病卧床了,周洋恨不得马上奔到病床前以尽孝道。可是工作怎么办?周洋红着眼圈给家里打电话:“等忙完了这阵马上请假回家”,可是这一忙,就是6个月,周洋甚至没见到姥姥最后一面。
这么多年来,父母年岁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如往日,8岁的儿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他确没有辅导过一次孩子学习,家庭的重担全部都落到爱人的肩上。“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学校安排亲子运动会,当周洋看着天真可爱的儿子忐忑的说别的同学都有爸爸陪着的时候,多么想一同前往,可是单位离不开他。前往单位的路上周洋耳边总是响起儿子转身的那句气话“有什么比儿子更重要的”。
今年十一中秋双节,86岁的奶奶打电话来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好久没有看到他了。周洋只能愧疚的告诉奶奶过完了十一,同事们都回来了,一定找机会回去。因为周洋知道值班最能与服刑人员拉近距离,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看在自己眼里,心里的改造措施和矫正方案又能得到补充和完善。同志们都说,周洋一忙起来,什么都顾不上了。值班成了他家常便饭,妻子非常支持工作但也抱怨他说,“对待服刑人员比家人还亲”。他却说:“谁让我是警察呢?警察的职业决定了咱必须顾大家,舍小家”。
个人简介
周洋,198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04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凤凰山监狱一监区副监区长。3次被监狱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次被省监狱管理局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