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时苏志武迅速回复了短信,“会认真做”,之后就没了下文。
一位学院领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传媒大学的财务一直“严格得要命”,劳务费很难报销,一些老师做完项目后甚至很难拿到津贴,更不必说交通费。而这些费用却在北大、清华都可以报销,“他们的老师甚至会问我们,为什么我们(清华、北大)能报、你们不能?”
“光靠教育部给的钱,很多时候做不成事儿,要做成事儿不得不有点犯规。(一些项目)不请客,上级单位就是不批。”前述学院领导说。
2000年,中国传媒大学成为第五批教育部直属高校;2001年,正式列为“211”学校。在75所直属高校中,32所部署高校的校长是副部级干部,包括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而中国传媒大学则是局级单位,教育部可以直接决定其校领导的任免。
“楼新得像暴发户”
2015年11月,并不是纪检部门对中国传媒大学的第一次巡视。早在2014年10月15日,教育部巡视组就曾进驻过中国传媒大学,进行了为期6周的巡视工作。当时的巡视组组长是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朱玉泉。
2015年1月5日,巡视组向中国传媒大学反馈问题时,朱玉泉曾特别针对八项规定指出,现任校级领导干部办公用房面积超标,退出领导岗位的校领导仍然超标配备办公用房;住在校外的现职和近年退出领导岗位的校领导均配备固定公务车辆和固定司机。
陈文申和苏志武都出席了这次的反馈会,并当场表态:“立行立改,抓好整改。”
然而,这一次巡视还发现了一起陈年旧案。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时任图书馆长将3万元公款存入母亲名下。但事发后,学校并没能及时发现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在该图书馆长被判刑后,学校又发生了一起被内部人士称为“后勤案件”的事件,但这起案件甚至没有按规定上报驻教育部的纪检组。中国传媒大学在南京开设的南广学院也曾因财务问题被调查,分管财务的时任副校长也因“行为不妥”而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