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平安播报 地市动态 见义勇为 反腐直击 政法综治 警方传真 平安创建 政法文化 公告发布 诉讼指南 信息公开
精彩专题 检察风云 法院天地 司法之窗 消防安全 交通安全 龙江律师 以案说法 护航龙江 图片精选 视频在线 最新稿件
   
站内检索    
方静间谍门事件背后的社会生态
2009年06月16日 08:27:28  平安龙江网 【 字体:

  方静

  众说纷纭的“间谍门”,定格在6月14日晚22:15。中央电视台女主持人方静自“间谍门”后首次回归央视,主持新闻频道的《世界周刊》节目。这也是她“阔别”央视主持人位置近百天后,重新回归主持人的岗位。(6月14日中国新闻网)

  “这两天,媒介友人纷纷来短信,劝俺说说话吧,否则方静就赢了,俺均无回答,在这里俺说一句,方静赢了有什么不好呢?6月14日22点15分,她已重返央视荧屏,担当新闻频道《世界周刊》主播。方静赢了,祝一路平安,祈福,特此。”

  这是央视女主持方静身陷间谍门后,始作俑者阿忆在博客上的最新说法。可以说阿忆也算是发表博文道歉了,方静也最终出镜了,理所应当的方静“间谍门”也可以尘埃落了。但是回想这起事件的发生,是有其原因的,为什么公众相信方静是间谍?为什么网友热衷于各种小道消息并以讹传讹?有网友如此分析:其实这是件很容易厘清的事,方静身份如何,国家安全部门自会有定论,如果连安全机构都无法掌握的信息,却被一个北大副教授兼电视访谈策划人“破译”,反而令人要打个问号:如果方静是“间谍”,那阿忆又是啥?而阿忆的道歉,则更使人坚信,所谓“间谍”,是一个极易分辨的无聊的炒作噱头。

  堂堂北大副教授,为何会迷恋如此炒作伎俩,是为获利?我们暂且不论,但是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披着文化外衣行娱乐之实的社会生态。这些年来中国文坛的确给人一种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的感觉,有人说更像一个商贩云集的农贸市场,喧嚣、冗杂,很多作家越来越无法让人打心底去尊敬。笔者不反对作家、教授正当的宣传自己的作品甚至自己,但这种宣传一定要有底线,如果连起码的道德底线都不存在了,那么就算你抛售出多少语出惊人的“炸弹”也奈何不了公众的冷眼。

  拿方静“间谍”门这件事情来说,阿忆作为北大副教授,他的一言一行势必会受到公众瞩目,乃至产生很大的影响。想必由此带来的后果他不会不知道,正如他道歉博文中所说“俺那短博,是想让看官看考试作弊视频,按照习惯,总是先扯上几句不咸不淡的闲话,主旨并非方静,但俺应该考虑到,人们关心泄密的兴趣远远大于关心作弊”,这足以说明对于此番言论所造成的影响是有预知的。不管事情终究是怎样的结局,这都有违一个学者的身份。

  幸好,“间谍门”事件终于算是告一段落了。而时下,隐藏在很多人心中的“潜伏”欲望可能仍未平复。方静释然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方静那般幸运,可以拥有自证清白的能力和机会。在炒作和小道消息时不时冲撞公众眼球的当下,或许,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不陷于火爆假象的泥潭而不自拔。

作者: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编辑: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