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政风、正行风,归根结底靠什么?纪念临沂市行风热线创办十周年暨全国政风行风热线工作座谈会上的一组数字给出了答案。据统计,2008年,各地热线共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65万多个,纠正59万多个,解决率接近91%。各地通过查处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不仅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还收到了“查处一起、警示一片”的效果。
依靠群众监督,方便群众监督,千方百计畅通群众监督政府部门的渠道,抓住了根本,抓出了效果,这反过来也有力证明了群众路线是清政风、正行风的动力之源,成功之本。
早在1945年,毛泽东与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在著名的窑洞对话中深刻指出: “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60多年后的今天,有个别党政干部大骂群众“算个屁”,面对舆论监督反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尽管这些“惊世之语”出自极少数党政干部之口,但对群众看法如此大相径庭的“转变”,依然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足够重视。
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的基础和主体。失去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党的事业就会丧失根本,党的领导地位也就无从谈起;获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党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就能安如磐石。道理虽然十分明了,可现实的种种怪相说明少数干部已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这个根本。
一些办公楼越来越豪华,但群众却遭遇门难进;一些公车越来越高档,但群众却很难看到这些官车来到村头巷尾;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但本该深入基层、走近群众的双腿却很少挪动。在某些干部的眼里,群众的感受、群众的需求不再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沦为简单的工作对象、执法对象。群众的正当要求变成“找麻烦”,依法维权的群众成了“刁民”,而监督制约政府工作、党员干部的群众简直等同于“洪水猛兽”,惟恐避之不及、防之不及,岂敢真心依靠?
可事实上,这样的认识和态度,不仅没能减少麻烦,反而导致更多问题,没能息事宁人,反而事端频发,给本可以更好开展、更快推进的工作造成被动,甚至带来损害。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摆正群众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依靠群众、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不仅改进自身工作缺乏来自群众的鼎力支持和大力推动,而且实际工作中还会因为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不参与导致困难重重、效果不佳。
各地普遍设立政风行风热线取得不俗成果的经验表明,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和群众的广泛联系,把直接回应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作为工作的着力点,让各项工作始终不偏离群众路线,始终不脱离群众诉求,是确保工作进步、事业发展的核心。群众的问题解决好了,“麻烦”就会越来越少;自身的问题因为外部监督而减少了,群众也会更加满意。多走走群众路线,多争取群众的支持参与,时时发扬依靠群众的成功经验,刻刻谨记脱离群众导致的被动和困难,政风行分的改善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各项事业的发展之路才能愈走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