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天的采访,使记者慢慢走近了这个普通而又不凡的家庭,直至走进“伟大母亲”袁亚萍和优秀士官王震的心灵。一次次被震撼,一次次感动得泪如雨下,不亲历此事,不作深层次探访,恐怕很难有人与这个悲伤而又坚强的家庭产生情感的共振。作为记者,我们又不能仅仅收获感动,还有责任去寻找支撑这种伟大精神的源泉。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翻开王震与父亲之间尘封的记忆……
“爸爸从小就有当兵梦”
昨日上午,记者在王国祥灵堂前找到王震,在父亲遗体前守了一夜的他,显得有点疲惫,痛苦和忧伤似乎都写在他的脸上,看到记者前来,他还是起身相迎。记者乘隙和他攀谈,王震告诉记者,从他懂事开始,就发现父母经常给他买黄颜色的“军装”。后来他才知道,爸爸只要看到他穿“军装”,心里就乐开了花。妈妈告诉儿子,爸爸从小就迷上了军装,一心想去当兵。对越自卫反击那年,爸爸体检政审合格,已经穿上新兵军服了,硬是被奶奶强行阻止住。从此,父亲就留下了终身遗憾,以致只要看到军人,他总要多看几眼。
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总希望在儿子身上得到实现。打王震5岁开始,王国祥就喜欢给儿子买身黄衣服,还弄个小红领章,把王震打扮成一个“小解放军”。随着儿子慢慢长大,王国祥开始给儿子买各式各样的仿兵器玩具。家里虽然过得比较艰苦,但王国祥省吃俭用还是要买一些军事方面的书籍,后来,王国祥还成了军事迷。
从小到大,王震从父亲那儿得知了很多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渐渐地对部队也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和向往。高中毕业后,王震瞒着父母悄悄前去报名应征,不料体检合格,当王震将这个消息告诉父亲之后,父亲突然高兴地搂着儿子,笑着说:“儿子你真棒!好样的,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
王震参加海军后,为了不让爸爸失望,他格外珍惜军人这份荣誉,吃苦耐劳,刻苦训练,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成了一名优秀的海军战士。
为了体现自己的孝心,王震最好的回报就是部队的喜报。在阅兵期间,王震知道爸爸一直处在兴奋之中,于是便不断地将阅兵的训练情况告诉父亲,与父亲共同分享阅兵场的快乐。父亲勉励他,千万不要被困难吓倒,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毕竟能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阅兵是无上光荣的事。在电话中父子约定,10月1日电视里见。
“父爱激励我不断向前”
说起父亲,王震有太多的话要说,也有太多的情感要表达。他告诉记者,每次和爸爸通话都得到一种激励,每次回家探亲都收获爸爸的无形动力。
在部队的每一天,王震都感到格外新鲜,没有一点厌倦,主要原因是,在和爸爸的每次通话中,都能和爸爸交流军事,叙述军人生活,爸爸虽然没有当过兵,但从当兵朋友那,掌握了许多关于部队的生活和相关知识,所以无形当中使王震觉得军营原来如此充满诱惑。所以他经常会去想象父亲描绘的那种军营生活,亲身体验作为一名军人的荣耀。
每次回家探亲,父亲总要特地关照,回家必须穿军装回来。他只有看到穿军装的儿子,心里面才能获得最大满足。儿子回来后,他经常会拉着儿子到大街上散步,或者去串门,而且每逢熟人便说:“这是我当海军的儿子,帅不帅?”王震说,每次回家,军装必须由爸爸亲手洗,这是他们家的规矩,爸爸不让妈妈洗,更不愿放在洗衣机里洗。洗好之后,父亲还会小心翼翼地亲手装上领章和肩章。
儿子穿着海军白色皮鞋回家,王国祥突然发现儿子的鞋脏了,赶紧让儿子脱下来,轻轻用橡皮一点点擦拭,直到擦得干干净净为止。王国祥对儿子说,军人就要注意军容,不要损害军人的形象,也不要给我丢脸。父亲的一席话让王震对老爸肃然起敬,之后每到一处,他都会检查一下自己的军容。担心儿子的白色皮鞋还会再脏,特地买了一块新橡皮装进儿子的口袋,临走时再三叮嘱,鞋子要经常擦。
王震和父亲感情颇深,探亲回家,父亲就成了厨师,忙前忙后,专门做儿子喜欢吃的菜,到了晚上,父亲总会挤上他的小床,和他聊天,都是聊聊部队的生活,经常一聊就是凌晨两三点钟,直到累得不知不觉地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