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安龙江网12月18日讯哈尔滨市针对近几年全市发生的危爆和放射性物品管理不当危及群众人身安全的问题,把加强危爆物品和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解决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努力营造更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增强群众安全感。
拓展创安着力点,落实监管部门责任
自2006年以来,市综治委先后3次扩大签状成员单位范围,由当初8家扩大到目前的22家。其中,市安监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经委、市建委、市供排水集团等部门先后成为市综治委签状单位,不断完善了综合治理责任体系,将综治目标向具体监管责任部门延伸。同时,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危爆物品和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市安监局危化物品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和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的审批监管工作。市公安局治安部门负责民用枪支、民用爆炸物品单位和涉剧毒化学品使用单位审批监管工作。市环保局固废辐射管理部门全面负责放射性物品单位申报、审核和监管工作。市综治委明确要求各部门对涉危单位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市已掌握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全部实行建档管理。此外,市综治委组织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建立危爆物品和放射性物品排查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纳入“三个排查整治”工作机制中来,定期分析研判安全稳定形势,落实安全监管措施,联合组织开展排查整治工作。
强化监督指导,推进监管措施落实
哈尔滨市综治委针对涉危和涉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看护保管力量不足、安全防范设施不健全,一些停产、半停产企业遗留的剧毒化学品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一是全市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市安监局在全市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行业领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双基年”活动,切实解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建设,已有51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17户烟花爆竹批发经营单位达到二级标准化,有效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二是监管部门严格落实“三关”制度。治安部门对申请购买危险品和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严把“资质关”,要求必须提供齐全的相关资质证明材料;严把“储存关”,储存条件必须配备“三铁两器”,即铁门、铁锁、铁栅栏、警报器、监控器,有条件的单位还要配备犬类巡防;严把“登记关”,必须执行“双人双锁”、“双人收发”出入库登记制度,确保安全。三是责任单位严格执行“十个一律”。安监部门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监管中明确提出并执行“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或相关资质而擅自生产、经营、储存的,一律依法取缔并予以处罚;存在重大隐患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业限期整改;存在重大隐患而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一律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并加重处罚”等“十个一律”硬性规定。同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对违规单位严格进行全员性的现场强制培训;制定了《临时零售经营烟花爆竹“十一不准”》,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强化信息管理,健全监管工作机制
哈尔滨市组织各区、县(市)政府对属地单位和市直委办局、行业系统以及中省直在哈单位、驻哈部队,尤其是关、停、并、转、改制、破产企业,全面开展放射性物品排查。由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联合对申报单位放射源使用、储存场所的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对照国家有关放射源技术编码,确定放射源种类和数量,对符合安全要求的单位,由环保部门受理申请,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市环保局在指导涉源单位将放射源实物和台账拍成数码照片,建立书面和电子2套档案的基础上,按照“一源一卡”管理模式,健全全市放射源动态信息管理数据库,协调卫生、公安等部门及时掌握放射源动态信息。同时对从事销售、使用、运输、储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实行申报备案,建立了基础档案和数据库,严防失控漏管。市监管部门与涉源单位逐一签订《辐射安全责任书》,指导健全放射源安全责任制、防护与保卫等规章制度和个人剂量健康档案;监督落实放射源防护设施、防盗装置、安全连锁装置、工作指示灯、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等安全措施;推广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自动报警装置,现有30余家涉源单位完成监控平台建设,严防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泄露。各区、县(市)环保、公安、卫生等部门在每半年到涉源单位现场检查1次的基础上,制定并督促涉源单位认真执行“季度报表”制度;对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每年都要上报本单位放射性物品“年度安全评估报告”,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深化排查整治,把监管责任目标落到实处
市综治委组织相关部门,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和放射性物品排查整治工作。一是突出专项整治。各级安监部门持续开展加油站、液氯液氨使用单位、农药生产、“五小化工”、易燃易爆危化生产企业、剧毒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七项专项整治,对存在隐患且经整改仍不能达标的经营单位实施关闭;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使用液氨的11户冷库、冷冻厂勒令停产整顿;对“五小化工”企业中查出的问题或隐患实行跟踪整改;端掉无证无照危险化学品黑加工点。二是突出重点企业排查。加强停产、半停产和破产企业排查,彻查遗留剧毒化学品。三是妥善处置废弃放射源。市环保局固废辐射管理部门把排查发现的废弃放射源全部及时上交省放射性废物库储存;同时严把危险废物进出关,安全移出危险废物,妥善处置移入危险废物。四是营造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舆论氛围。市综治委每年会同市委宣传部组织安监、环保、公安等单位充分利用“平安建设宣传月”、“安全生产安全月”和“4.22地球日”、“6.5环境日”活动,向社会发放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放射线基本常识问答》宣传单,发动群众举报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2010年全市还将集中宣传国务院新公布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