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安龙江网讯 离建三江一中大门500米,就会清晰地看到“人民公安”四个大字,这就是建三江公安系统中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三江一中校园警务室”。这个警务室隶属建三江农垦公安局七星分局第一警务区,始建于2007年底,2008年实现了标准化办公,配有驻校民警1名,负责建三江第一高中3600名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以及校外500米范围内的社会治安防范工作。
治安管理的“小警区”。三江一中校园警务室的辖区不仅是三江一中校园,还包括校园周边的500米以内的管辖范围,总人口达到4500人,校园周边“六小场所”28个,俨然一个“小警区”。为了做好这个“小警区”的工作,分局制定了《驻校民警日常工作八项制度》在人员上、时间上、工作内容上、纪律作风上做了严格的规定,在建立健全警务室“五种档案簿册”的基础上,又新增了《警校联系登记簿》《意见簿》等,各项制度上墙,配备了专用电脑、办公桌、档案柜等办公用品,实现了管理常态化、办公自动化、工作制度化。
安全防范的“宣传站”。治安好,防范先行。为了做好校园及周边防范,第一警务区警长郭庭俊和驻校民警周志强动起了脑筋,总结出了“宣传五法”。一是送法进课堂,坚持开学、放假必讲,高一到高三全都照顾到;二是送报进校园,结合七星分局开展的“你读报我买单”活动,连续两年为三江一中订阅5-10份《黑龙江法制报》,设置“学生读报栏”,潜移默化进行法制教育;三是针对不同的时期,结合公安机关的统一行动,适时地开展禁毒、扫黄打非、清理管制刀具、防火防盗等专题性宣传,以版报、宣传栏、图版等形式教育广大青少年朋友遵纪守法,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四是结合发案特点,有针对性地印制各类宣传品,并做到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尤其是在每年放假时都会印制《假期安全提示》,以及社区防范常识等宣传资料,让学生把平安带回家;五是定期进行校园安全预警通报,将校园内容易发生的各类案件进行通报,提示在校师生注意防范。通过“五法宣传”把警务室变成了“宣传站”,更把平安带进了校园,实现了连续三年校园刑事案件零发案。
校园平安的“先锋岗”。为了维护校园安全,警务室在警长郭庭俊的带领下,经常性地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每年要对“六小场所”进行4次彻底清查,小旅店要实名登记,小书屋严禁涉黄涉非等。同时也会联合消防、卫生、工商、城建等部门进行全面安检,在校园周边形成一条“安全隔离带”。“扫周边就是为了抵制外侵”,这是郭警长的一句话。为了更好做好护校工作,一警区坚持“开学迎、放假送”,日常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在学生上晚自习,下晚自己时保证一车两人的巡逻防范,做到了白天见警察,夜晚见警灯,学生安全感普遍提升。为了校内安全,驻校民警严格落实校内巡视制度,每天都要把校园的每个角落走个遍,化学实验室、微机房、水房等每周检查一次,做到确保安全无事故。
防范好,还得打击好,虽然警务室人单力薄并非战斗单位,但也丝毫不含糊。2009年五一黄金周前一天,驻校民警周志强给郭警长打来电话,称有三四个社会青年在离校300米的地方来回走动,可能发生意外。郭警长来不及叫同事,一人开车赶向学校。可到那一看,民警周志强已经把四名社会青年带到了警务室,正在进行批评教育,小周警服的领花已经被扯掉了。原来,一名高二的学生得罪了一名校外青年,当天那名社会青年叫了几个朋友想“教训”这名高中生。小周打完电话后,发现四名青年已经拦住了这名学生,小周立即跑了过去,进行说服教育,可小青年年轻气盛,不顾劝阻非要教训高中生,小周全力阻拦,并在校内保安的帮助下制服这四名青年。随后警长给治安案件队打了电话,将此案移交。那名高中生除了被踢了一脚之外并无大恙,可民警小周可是挨了好几下。
服务师生的“贴心室”。在做好校内外防范的同时,校园警务室还积极开展各项便民活动,热情地为在校师生服务。民警小周年龄小,很容易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在他的《捎办事件登记簿》上记得满满的,什么代交手机费,小件寄存,帮着买生活用品等等。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一名女同学不小心摔倒,小腿被划了一条口子,鲜血直流。同学们连忙到警务室叫小周帮忙。小周年轻,有时女同学和他开玩笑他还会脸红,但见到女同学腿上流着血,他也不顾害羞了,从便民包内掏出纱布亲手帮着包扎起来,并亲自把女生背到警车上送进了医院。事后,那位女同学的室友说,她立誓以后嫁人就嫁警察,害得小周又一个大红脸。这虽然只是句玩笑话,但它证明了学生对警察的认可,说明了警务室在校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三江一中警务室”只是建三江七星警方15个社区警务室中的一个,是七星社区警务工作的一个典型缩影,但它却说明了近几年来七星社区警务工作的成就,无论是小警区、宣传站、还是安全岗、贴心室,都承载着保一方平安的责任,都寄托着辖区百姓的期望,而他们没有让老百姓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