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尔滨日报1月6日讯 为打造城市良好交通环境,2014年3月起,市交警部门开展贯穿全年的“车乱停、人乱穿、路乱行”的交通“三乱”集中治理攻坚战,重点对“十类乱停、五类乱穿、九类乱行”开展整治。经过近一年的治理,哈尔滨市交通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商圈、学校等停车矛盾突出区域停车更加方便,乱穿马路现象减少一半,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发生率明显降低。

学校停车因地制宜商圈停车更加规范
长久以来一直破坏城市形象的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不仅影响市民出行安全,导致辖区交通秩序混乱,还直接影响了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提升。
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市交警部门针对学校、商圈、社区、医院等停车矛盾较大的重点区域,施行一事一议、一区一策,因地置宜,多措并举解决机动车违停问题。交警部门对主干道周边的10所重点中小学制定“一校一策”停车方案。经过治理,校园周边停车乱象明显改善,花园街、果戈里大街、经纬街等重要街路沿线交通高峰时间缩短一个多个小时;先后对曼哈顿透笼区域、秋林远大区域等商圈进行了细致的停车规划,撤销部分路段的300余个道路停车泊位,使中心商圈的停车更加合理、规范;对市一院、儿童医院、省医院等大型医院周边的道路停车泊位进行了规划建设,重新规划设置急患停车泊位,方便患者车辆的停放;加强了对居民区停车泊位的规划建设,提高老旧居民区的停车泊位供给。
集中治理乱穿马路违规现象减少一半
行人乱穿马路已成为影响文明出行的顽疾。创城工作开展以来,交警部门在加大对行人乱穿马路、翻越护栏、非机动车乱闯红灯的整治力度外,还对影响行人过街的客观因素进行梳理,发现部分路口交通信号灯配时不合理、二三类街道信号灯不完善、信号灯亮度不够、交通设施设置不够人性化等多方面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导致行人交通违法多发。针对这些“隐形杀手”,交警部门推出六大交通组织措施,科学调整行人过街交通秩序。
优化嵩山路与先锋路交叉口等32处路口的信号灯配时方案,最大限度方便行人过街需求;在西大直街与耀景街交叉口等5处路口新增交通信号灯,防止人车混行;建议相关部门在行人过街需求大的路段新建7座行人过街天桥,杜绝行人交通违法现象发生;先后更换845个信号灯LED灯芯,彻底改造38处老式白炽灯信号灯芯,提高信号灯亮度;完善77所学校交通警示标志,保障学校师生的过街交通安全;在兆麟街与透笼街交叉口,红军街与邮政街交叉口等处设立了人性化斑马线,引导行人主动走斑马线。
经过两年多的规划和整治,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城区乱穿马路现象减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