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了给晚辈攒套婚房,隗女士花47万元,在门头沟买了一间6平米的拆迁房。她与房主焦女士约定,房子拆迁后,隗女士获得回迁房,补偿款则归焦女士所有。
但当隗女士办理拆迁手续时却被告知,这个房屋是根据伪造的判决书取得的房产证,无法拆迁,因此,隗女士将焦女士诉至法院要求退还房款。昨天上午,该案二审在一中院开审。
为回迁房高价买待拆平房
51岁的隗女士为了给家里小辈儿结婚攒套房子,经过中介公司引荐,相中了焦女士一套位于门头沟区东辛房街即将面临拆迁的6平米的平房,因房屋面临征收,买卖双方没有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双方约定,可由隗女士直接签订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拆迁后的回迁房归隗女士获得,而4万元拆迁补偿款归焦女士所有。
2012年,在焦女士的帮助下,隗女士与拆迁办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她此后向焦女士支付了47万元房款。
本以为能坐等回迁,结果征收事务中心却发来一纸《告知函》,称隗女士那6平方米房屋的产权证书无法律效力,不履行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原来,隗女士花费47万元购买的并非一栋独立房产,而是一间39平米平房的七分之一:2011年,房虫胡某从房主赵先生手中收购该房屋后,通过伪造法院判决书等方式,将该间房分成7份,并办理了房产证出售。焦女士名下的6平米房产就是其中之一。此后,胡某因该行为构成诈骗罪获刑。
一审法院判房主退还购房款
“6平米平房的产权证是上一任房主胡某通过伪造的判决书取得的,胡某将这房产卖给焦女士,焦女士又卖给我,但这套房子没法履行补偿安置协议。”隗女士说,她花了自己47万元积蓄,目前却钱房两空,因此她起诉焦女士,要求偿还购房款及利息损失。
一审法院认为,焦女士作为出卖人,负有保证其出卖房屋属于其所有或者有权处分的义务。依据查明事实,焦女士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证系案外人通过伪造虚假法院判决书等方式违法办理,亦因此导致隗女士无法实际取得交易房屋,故焦女士应当就此承担违约责任。因此一审判决解除两人的买卖合同关系;焦女士返还隗女士47万元房款。
对此,焦女士提出上诉,于18日在二中院开庭审理。
焦女士一方提出,她从胡某处购得的6平米房屋的产权证是政府下发的,并没有被撤销,没有登记机关证明产权证无效,故一审法院认定征收中心的说法不符合实际。焦女士是善意取得被拆迁的6平方米,隗女士既然已经签订拆迁协议,就应该与拆迁中心协调房屋的拆迁问题,因此要求法院撤销一审判决,驳回隗女士的起诉。
该案并未当庭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