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网北京5月25日新媒体专电 现在,不少人就医之前先上网搜一搜病征与相关医疗信息,再决定去哪家医院看病。一些医院瞅准了患者“网上求医”的习惯,与互联网公司“互惠互利”,或明修栈道,或暗通款曲,催生网络外推、竞价排名、在线咨询等一条龙“服务”,让不少病急乱投医的患者,成为一些人牟取暴利的猎物。
最近,记者通过应聘,到北京几家私立医院的“网络部”卧底,揭开这个黑色利益链的冰山一角。
没学过医的“专家医生”
李华阳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学市场营销的他,刚应聘到北京一家私立医院工作没两天,就成了“眼科专家李医生”。
不过,“李医生”的工作不是治病,而是写“软文”,是“让人知道这个病到底有多严重,必须得赶紧治,而且一定得到我们医院来治。”
事实上,通过某搜索引擎搜“青光眼”这个关键词时,排在前两页里的信息,有关病症、病因和并发症的介绍。这些虽然都号称是出自某医院眼科专家或主任医师的手笔,但不少却是由几个类似李华阳这样20岁出头、从没学过医的年轻人瞎编出来的。
22岁的李华阳是今年毕业的本科生,因为念的是三本、专业又像是“万金油”,找工作屡屡受挫。可他没想到,想像中门槛很高的医院,竟然面试当场就录用了他,工作岗位就是“网络外推”,让他第二天就来上班。
开始,李华阳署名“眼科专家李医生”,颇有些心虚。可入职一段时间后,他才发现,自己并不是部门里最年轻的“医生”。这家医院网络部的很多岗位都不限学历、专业和工作经验,整个部门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有的“前辈”甚至还不到20岁,工作和他一样。这些年轻人有不少都来自福建莆田,大家平常聊天,爱用家乡话。
这些年轻人受雇于一些私立医院的网络部。网络部,这个在公立医院中鲜有所闻的部门,在许多私立医院里却是相当重要的机构,任务就是通过互联网“钓”来患者。
网络外推:用伪科普夸大病情危害
医院的网络外推,“钓”患者的招数大致相似。以青光眼为例,首先介绍症状,其次是危害,接下来是治疗方法。如果是西医医院,就介绍激光或手术治疗的妙处,比如微创、无痛、恢复快,仪器是外国进口的、特别高级;如果是中医医院,就介绍中医治疗标本兼治、直击病灶,并且大谈激光和手术等西医治疗的危害,比如容易失败或者引起并发症等。
李华阳刚上手时,主管总怪他对病情危害的描述不够夸大,“让人意识不到严重性,人家不想抓紧治,咱们就没生意了!”后来李华阳在编造治愈病例时,极尽夸张之能事,却也落了埋怨:“一个月就让视力从0.2恢复到0.8,也有点假,改成0.5才比较合适。”
从没学过医的李华阳,其相关医学知识是入职后看材料速成的。所谓“材料”,就是百度百科。“你主要看病征、病因和并发症。剩下的病理啊、解剖图什么的,都不用记,没用。别把几种病弄混了就行,反正文章也不用写得太具体。”主管这么要求李华阳。
李华阳的同行陈晓丽,中学毕业就从老家来北京,已经在一家主治妇科的私立医院网络部做了两年“网络外推”。刚来时,她连尖锐湿疣、宫颈糜烂这几个字怎么读都不知道,写这类文章全靠抄。“把其他医院网站上贴出来的类似文章复制过来,把医院名称、治疗方法换成自己医院的就可以了。”
“我们这类私立医院多了,尤其是治妇科啊、男科什么的,网上的文章也很多,都差不多,大家都是互相抄来抄去,行里管这个叫‘伪原创’。”陈晓丽说,这样的文章她每天能“写”六七十篇。
李华阳、陈晓丽他们写的文章,在网上可以轻易搜到。他们所在的私立医院网络部里,有专人为文章的关键词投了“竞价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