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网9月24日讯 中秋、十一双节将至,节日是亲朋好友相聚的好时机,在喜庆的气氛下,一些不法分子也活跃起来。市民一旦放松警惕,很容易被骗子钻了空子。
眼看着中秋节将至,骗子们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9月21日,记者找到八百垧公安分局刑侦三队队长徐英伟,给大家介绍我市曾经出现过的,或者是外地正流行的骗术,为大家平安过节提前打起预防针,避免节假日财产损失。

骗术一:天降快件蒙运费
如今网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方式,中秋佳节网上销售月饼也多了起来。网购月饼种类多,价格便宜,更能买到异地特色月饼,因此网购月饼成了很多人送亲朋的一种方式。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个机会,冒充快递员,送“货”上门。
这类诈骗手段,对方都会表示是货到付款,收货人必须先支付“运费”。不明就里的市民,以为是亲人朋友邮寄的月饼,付完“运费”,打开包裹发现被骗。
警官提醒:过节期间,如果有人以送礼、送快递等名义敲开房门时,市民要格外小心。如果真的是快递,先确定寄件人是否是自己认识的人,电话询问寄件人,确认此事。或者是在收到货物后,先验货再付款。
骗术二:网上返利陷阱多
赶上过节进行促销,这已经成为商家最普遍的营销方式,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电商。商家促销打折等优惠,被一些不法分子看上后,就成了他们诈骗的伎俩。他们会利用这个促销为由头,建立起域名和网页内容与正规网店相似的交易网站。之后,以中秋节期间价格优惠或者返利为名,引诱用户购买商品。用户信以为真输入账号、密码付账时,骗子就得逞了。骗子会利用假链接,套取银行卡信息的方式,瞬间盗走银行卡内的钱款。警官提醒:网上购物要选择正规网站,不要通过网页查询后,随便打开连接的网站,以免上当受骗。同时,使用网络交易时,要坚持使用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千万不要在不明链接、不明网址输入个人银行卡信息。
骗术三:冒充孩子骗汇款
“爸,过节我和同学出去玩,你给我汇点儿钱来。我电话没费了,这是我同学的电话。”短信、微信、电话,通讯方式多变,骗子行骗可利用的渠道也就多了起来。中秋节假期短,很多外地学生不能回家过节。
可小长假他们也不甘寂寞,很多骗子趁这个机会打出亲情牌,以各种身份骗钱。这招虽然老套,但父母爱子心切,大海捞针总会有人上当。
警官提醒:这种骗子通常都是撒网式钓鱼,就怕一些老人接茬,骗子们擅长顺杆爬。遇到这种情况,家人们不要心急,最好主动与当事人联系核实,如果当事人联系不上,也要向其身边的朋友核实。或者和骗子多周旋一会儿,多问几个问题,对方可能就会露马脚。